原标题:什么情况下,孩子会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我们先看下这组对比:
一个学习上消极被动的孩子,他在遇到难题时,大脑首先启动的是应付机制。要么乱写一通,要么直接放弃,告诉你,“我就是不行”“我做不到。”
而爱学习、习惯于主动学习的孩子,在遇到难题时,大脑启动的是应战机制,他会想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
要想转变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养出一个主动学习的孩子,下面这六点是我们陪读12年把一个不自律,写作业拖拉的娃送上南大的经验总结。点个小爱心让更多的人看到,家有普娃一枚,拿去实操,一个学期见奇效。
一、放学后先运动后学习,效率翻倍。
哈佛研究了两类孩子,发现:孩子在沉浸于自然环境之后,他们感受和学习表现都能得到显著提升。
一种孩子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另一种孩子放学后先疯玩上半小时后再回去写作业,本以为后者可能玩累了没法专注学习,没想到他们写作业的效率明显高于前者。
理由很简单,脑科学家给出了解释,我们所认为的坐一会喝口水,只是让孩子的身体得到休息,大脑中的思绪并没有暂停。也就是说,让大脑累了一天的孩子继续加班加点写作业,他们的效率自然不会高。
相反,当我们给孩子点自由时间,让他的大脑可以切换到另外一种状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的大脑才得到真正的休息,学习效率自然特别高。
所以每次放学,不管刮风下雨,我们都会运动半小时才回家,结束后立马写作业,学习效率提升了不少,体育练习任务也能完成。
二、为了避免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家长最好牢记这三点。
1、不要轻易拿物质奖励去哄着孩子学习。实在要奖励,建议用精神奖励,比如言语激励。
2、尽早找到孩子眼里发光的东西,就是孩子提到一个事情时眼里有光,捕捉那个光就是孩子的兴趣点,然后去支持他。
3、多暗示学习的乐趣,少暗示学习的痛苦,尤其不要过度强调学海无涯苦作舟,而要多陪孩子玩有挑战的益智桌游,比如纸牌游戏、成语接龙等,让学习变成有趣的闯关游戏,激发孩子的好胜心理。
三、尽量给孩子营造安全感,减少孩子的紧迫感。
教育家奈德做过一个测试,发现当学生们内心安定,不会担心随时被批评,也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思考中。而当周围的环境是紧张的,那孩子就会有一部分精力用来担心,他们精力就很难集中,状态也会变消极。
如果家长坐在那里只会让孩子更紧张,那么还不如不陪。家长看着糟心,孩子学得揪心。陪读最忌讳的就是一动不动的盯着孩子,孩子写错一点,家长纠正一点。视频最后我附上了高效陪娃写作业工具包,坚持一个月效果立竿见影,需要的家长留言高效作业给。
四、巧用“不批评也不表扬”沟通法,帮孩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过多批评和指责只会破坏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一旦疏远了。父母根本无法帮到孩子,因为孩子们很难喜欢总爱批评人的父母。类似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泛泛表扬也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孩子每件事都需要被确认才敢去做,甚至会因为过于在乎外界评价而直接放弃尝试。
更推荐的方法是:
1、看到孩子的进步,给予详细具体的鼓励。
比如10个题目孩子错了3个,不要说“这么简单,你怎么能做错呢?”而是换成:“这一次的字写得比以前整齐呢。你做错的这几个题目确实有难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当孩子态度积极,表现令人欣慰时,真诚的跟孩子说谢谢。比如,“你不用我花时间催促提醒,就自觉做完作业了,让妈妈有更多时间做其他事,感谢你让妈妈这么省心。”
3、不把孩子跟他人做比较,而是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对孩子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这能不断帮孩子获得成就感,提高孩子的积极主动性。
4、彩虹屁谁不爱听,用好了,孩子越夸越起劲,自然做的更好了!这份夸孩子 模板家长拿去套,轻松夸出孩子自驱力。
五、不当学习的监工,孩子的事让他自己负责。
很多孩子把写作业当成痛苦,被迫忍受,家长越催吼,孩子抵触心理越严重。要改变这样的局面,父母必须帮孩子找到学习的目标和胜任感,孩子才会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主动去做好。
我们会把孩子的每项学习细分,结合他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咨询他的意见,先树立一个踮着脚就能完成的短期目标,在制定一份能坚持执行的计划,保证完成它。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阶梯性目标,让娃的学习变成游戏的打怪升级。方法很简单,就是用这套《自驱力养成闯关表》,让孩子的学习就像打游戏一样上瘾,自己规划时间,按项打卡,及时获得积分和奖励。经过我们一年的努力,孩子的成绩已经能稳居前三,偶尔第一了,可见是有效的。
六、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也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能力。
很多父母会跟孩子说,你只管读书,其他都不用管。这不是为孩子好,反而是在阉割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因为家长的大包大揽只能教会孩子“我不行”。
退出包办,让孩子承担他的生活责任。具体怎么做呢?比如他的书桌书架自己整理,他的房间自己打扫,他的臭袜子自己洗等等,从小事切入,慢慢改变依赖的妈宝心态。
有句话说的好,鸡蛋由外破壳是创伤,鸡蛋由内破壳是生命。学习这件事也同理,当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够了,到了时间,孩子自然就能从里面破壳而出,这才是属于孩子的生命力和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