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厌学问题多集中在初高中
发表于2024-09-10 20:14:47
摘要: 原标题:为何孩子厌学问题多集中在初高中 为什么抑郁多发于初、高中?一说起初、高中家长们首先想到的都是紧张的学习和中高考。因为这些都和孩子的

  原标题:为何孩子厌学问题多集中在初高中

  为什么抑郁多发于初、高中?一说起初、高中家长们首先想到的都是紧张的学习和中高考。因为这些都和孩子的未来前途息息相关,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学习成绩直接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命运,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儿时学习很好,但成年后发展很普通甚至不太好的现象?还会有那么多儿时学习很一般甚至不太好,但是成年后却发展的很不错的现象?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他也只是一个人成就自己的众多因素之一,并不是全部,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最重要的其实是拥有一个稳定的内聚性自我。知道我是谁,我人生的目标、意义、价值在哪里?只有这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才不容易偏航,这种内聚性自我的形成,从孩子两三岁时的第一次自我意识产生时就已经开始了,并且会持续很多年。而青春期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而言,最主要的任务他其实并不是学习,而是完成人格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自我同一性整合,这一任务是生命发展所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就像植物的春天开花,秋天收获一样。这一任务完成后,个体才会重新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去努力学习。但是家长如果一味盯着学习,忽略了这件事儿,就会导致孩子的生命成长受阻,严重的将出现抑郁等情况。

  这节课我想给大家讲一讲青春期自我统一性整合具体在做什么,以及家长经常容易进入的误区。孩子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在内心世界已经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面。有觉得自己有能力的一面,也有觉得自己不太行的一面;有觉得自己受欢迎的一面,也有觉得自己不受欢迎的一面。这些在青春期以前都不太成为问题,哪一面出来就呈现哪一面,该开心的时候开心,该郁闷的时候郁闷,每天都过得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的心事儿。但是进入青春期后就不一样了,青春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自我统一性的探索整合,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

  这么说有些抽象,让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在咨询室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类孩子,小学、初中学习很好,进入重点高中后,成绩一下子下滑的非常厉害。这会让他们非常痛苦,后来许多孩子也因此焦虑、抑郁不上学了。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其实就是这些孩子之前学习一直都很好,所以他们内心一直都是我很行的一面,占 主导地位。我不太行,我有缺点的那一面很少出来,甚至就算出来了也会被自己的学习很好的这一面给压下去了。当进入我高中之后,自己成绩明显下降,导致自己不太行的这一面冒出来了。对于原来我很行的这一面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大家说哪一面才是真正的他自己?其实都是也都不是。这个时候争论谁对谁错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需要孩子什么时候能从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心智模式,发展到和谐统一、兼容并处的模式中来。对自己的优势面、劣势面都能接受,从而形成更客观、更全面的自己。我以前学习很好,现在进到重点高中,名次下降是正常的,只要我坚持住,我仍然能慢慢的让自己的成绩赶上来。所以自我统一性的整合就是要将内心世界中许多看似矛盾的面整合成一个整体,一个完整、客观、真实的自己。让孩子能够更加理性、客观、自信的看待自己和他的未来。自我统一性整合的过程,也是寻求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展开对一些人生大事儿,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将为成人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孩子完成了统一性整合之后,想要实现梦想的内驱力就会驱使孩子在学习上发愤图强,不用父母太操心。咨询中很多家长跟我说,发现孩子进入中小学之后,开始越来越多的思考我是谁?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在哪里?这些问题。家长很害怕孩子们问他们这些问题,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也经常接不住。孩子这个时候正处在同一性探索的阶段,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正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他们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很容易迷茫,甚至矛盾。有些孩子甚至一生都处在这样一种混沌的状态当中,没有完成自我统一性的整合。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妈宝男,公主女,他们因为父母的高控制,没能在青春期完成自我统一性的整合,没有形成独立稳定的自我。一辈子都将自己和父母绑定在了一起,一生都在听妈妈的话,为妈妈设定的目标和意义而活着。

  很多易于厌学的孩子,小时候都非常听话懂事儿,父母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怕跟现实生活中自己所见所闻不太一致,他们也还是会绝大部分按照父母老师说的来。直到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内在世界的各种价值观、身份以及矛盾冲突,并开始不断的探索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经历着不断发现自己,接纳自己,并把不同的自己整合成同一个自己,随后慢慢开始呈现出那个真实的自己。

  这一阶段孩子也越发的开始关注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感觉感受是怎样的?我的思想认知是怎样的?我想要一个怎么样的人生?我准备怎么做?并开始质疑爸爸妈妈给我设定的人生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按照爸爸妈妈设计的来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试一试?这是青春期自我统一性整合的特点。

  每个孩子在青春期,他们的心理发展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他不是“叛逆”而是要摆脱对于外界的依附,开始想要活出自己了。

  自我统一性的整合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他往往需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多合一,也就是说,要把内心中不同的各个面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自己。

  第二个阶段就是向前进。我们有了自己,也要开始慢慢探索,找寻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开始 与行动。

  按照整体目标与行动的关系,第二个阶段又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分别是低目标探索、低 行动的混乱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刚开始要探索,或者是探索受阻,所以孩子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对未来很迷茫,自我同一性不知道如何清晰发展。很多小时候学习不太好,进入初、高中后开始厌学、拒学的孩子,他们觉得学习没有什么意义,也没有什么动力,其实都是处在这个时期。

  高目标探索、低 行动的早闭期。

  在这个阶段,由于某种原因,在探索中孩子选择听从养育人的话,孩子的未来遵从权威给他的建议,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由于权威的决定而提前结束。刚才我们提到的妈宝男,妈宝女都处在这个阶段。

  低目标探索、高 行动的延缓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某种原因,孩子对自己的未来一直都很犹豫,没有最终确定。自我统一性的发展比较延缓,很多原来学习好,后来因为受挫就一直焦虑、抑郁和内耗的孩子其实都处在这个时期。

  很多抑郁厌学的孩子,本质上是自我同一性探索过程中遇到了阻力,卡在了混乱期,早闭期或者是延缓期。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价值和意义,自然也就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孩子们就开始原地的打转,甚至直接躺平。

  这些孩子的口头禅就是“学习没有意义”,“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未来很迷茫”,这是自我统一性混乱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这个时候孩子都是非常痛苦的。这就解释了很多家长心中一个最大的疑惑,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方方面面都表现的很好。但是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跟原来很多地方都不太一样,甚至完全相反。

  我曾经在咨询中就遇到过这样的一类孩子,他们经常说一些让家长非常痛苦的话。比如我现在就想打游戏,你不要跟我说我这样没有未来,我也不需要未来,因为到18岁我就把自己结束掉。家长们听到这些话会特别的无力,非常的心碎抓狂。这些孩子是卡在了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人生目标、价值和意义在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个议题真的是不解决可能会容易持续一辈子的事儿。因此很不理解,特别是受不了孩子不听话的家长,还会把青春期叫做叛逆期。这个时候孩子只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才能够把学习、亲情、友情等等,很多外部的事情与自己想要的结合起来,进而找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为之奋斗和努力。

  那些成绩 ,情绪稳定的孩子往往也都是定位目标非常明确的人,但是当我们的家长不懂这些的时候,就会只盯着学习,会因为孩子成绩的暂时下滑,或者状态的暂时不在线,对孩子横加控制、打压,甚至歇斯底里的在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情绪。导致孩子不仅没有办法在原计划的时间内顺利的完成自我统一性阶段的目标,价值意义的寻找、整合,甚至还要拿出来一部分甚至全部的精力去应对来自父母的打压干涉。

  混乱期始终没有办法顺利度过,就导致孩子最终停留在了前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停留在同一性早闭阶段,有些孩子相对比较听话,对于父母一哭二闹三上吊,孩子感到非常的愧疚、自责,觉得我爸妈那么爱我,为我付出了那么多,他们想让我学习上大学,出来之后考公务员,他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也不是很讨厌,那就听他们的就好了。于是,孩子便停止了对自己生命意义价值的探索,我的未来就遵照父母给我的建议来。自我统一性的发展由于权威的决定就提前结束了。

  听到这儿,家长们可能会认为这不是挺好的吗,皆大欢喜。老人吃过的盐比孩子们走过的路还要多。是的,眼前看着挺好。但最关键的是,父母选的终归是父母选的,不是孩子自己的就不是孩子自己的。孩子面对父母的选择可能顺从,但是不可能投入,更不可能热爱。所以孩子只是有气无力的沿着这条路无奈的走着,但其实早就没有了生气和活力。

  有些孩子其实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价值和意义,找到了他想要活出的不一样的人生。但是因为爸爸妈妈不懂这个目标价值和意义对孩子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家长们从自己的价值观视角出发,觉得孩子的想法是疯了,是做白日梦,是不靠谱儿的。于是亲手把孩子的目标价值和意义给否定甚至摧毁了。从那一刻起,这个孩子觉得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我就见过一个家长,孩子想当明星,父母二话不说坚决反对,撕毁了孩子屋子里追求的那个明星的海报。孩子从此就和父母成为了仇人,慢慢开始抑郁不上学了。

  第二个部分停留在同一性延缓期。

  有些孩子比较执拗,想法还比较多,一会儿想当老师,一会儿想当科学家的,再加上父母的干涉,导致他们自我统一性探索时间持续的非常长。当孩子也没有彻底的放弃,他一直犹豫不决,在挣扎。在目标探索上他们进行不下去,不知道怎么选择卡在这里了,以至于他们也没有办法聚焦在 行动上,也没有办法投入到学习当中。

  第三个部分就是停留在同一性混乱阶段。

  由于心智模式或者是外部环境等原因,导致孩子在同一性探索过程当中受阻,而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又比较弱。所以孩子放弃了探索,不知道我的未来要做什么对未来很迷茫,也不知道我要怎么发展,总觉得我的人生没有意义,没有方向。什么风都不是顺风,所以孩子躺平了,不学习了,严重的甚至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当我们发现孩子始终停留在这三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就要对照着我们那个四象限图,认真的反思几个问题:

  当我们的孩子在努力进行同一性整合,在努力想要形成一个稳定的人格的时候,我允许他这么做吗?

  我支持他这么做吗?

  我更多的是在跟孩子一起盖他的房子,还是孩子在盖他的房子,我在一边帮着拆房子呢?

  问完这些问题,也许你对孩子的很多问题就都有了答案。

  课程讲到这里,还是要回到我们家长的养育方式上,专制型、粗暴型的家长,导致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当中,往往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没有更多的听孩子说,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只是一味的以自己以为的去批评和否定孩子。最终导致了孩子始终无法进入获得期,去完成自我统一性的整合。

  一个人没有形成独立稳定的人格,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和方向,学习对他而言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家长们一定要弄清楚这个逻辑关系,先让孩子们成为他自己,然后学习就自然的成了他成为自己路上的垫脚石,孩子自然就会努力去学习。

  亲子关系是这个世界上 一段以分离为目标的关系。这个分离其实从两到三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时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青春期的自我统一性探索阶段表现的格外明显。

  在青春期,孩子开始不听父母的话,不再取悦于父母,他们要以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

  这个时候,家长朋友们,你们能控制好你们的焦虑,允许孩子离开自己吗?你们希望他离开你并活出他自己吗?你们希望孩子比你们好吗?

  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圆满具足的,我们其实都具备了活好人生所需要的资源和能量。但是,如何活出自己?核心的问题是,我是谁,我要去哪?这是青春期每个孩子都要在自我统一性探索和整合中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他的人生才会有方向,学习作为实现他人生目标的工具,才会变得有动力。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