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中国教育现在的严重问题就是急功近利
发表于2024-08-21 18:16:57
摘要: 原标题:周国平:中国教育现在的严重问题就是急功近利 知名思想家周国平认为,把智育限于知识,美育限于技能,德育限于规范,都是舍本求末。教育的

  原标题:周国平:中国教育现在的严重问题就是急功近利

  知名思想家周国平认为,把智育限于知识,美育限于技能,德育限于规范,都是舍本求末。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成为热爱人生的人,同时也是善良的人。

  我认为中国教育现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急功近利,大学基本上成了职业培训场,这当然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这种体制使大学变成了职业培训场,迫使学生也把职业培训当成了上学的主要目的甚至 目的。

  那么,怎样的教育才是合格的教育呢?

  我认为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是最宝贵的。第一个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没有生命其他一切都谈不上。第二个是头脑,人是有理性能力的,有智力活动的。第三是灵魂,人是有精神需要、精神追求、精神生活的。所以,与这三样东西相对应,为了实现这三样最宝贵的东西的价值,我们就有相应的教育项目。

  现在与生命相应的教育是体育,我认为范围狭小了一点,应该扩大,成为生命教育。针对头脑的教育,我们有智育,就是智力教育,这个词很准确,但我们现在的做法有问题,我下面再讲。相对于灵魂来说,我们有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我觉得还不够,应该加上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德育和美育都是灵魂教育,如果说德育的目标是灵魂的高贵,那么美育的目标是灵魂的丰富。

  因此,我认为在学校里应该有这样四种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智力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学者之一,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等作品

  生命教育: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包括体育,以健康的身体为目标。但,一个人如果只是身体健康,却不懂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健康有何意义?所以,我主张把体育扩展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对生命的尊重。

  怎样才算尊重生命?

  我想,一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现在学校里屡屡发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自杀的事件,这里面当然也有学生自己的原因,就是把生命看得太轻,一时想不开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尊重生命还包括享受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享乐主义是正确的。我上大学时,大学生是不准恋爱的。现在大学生在这方面已经很自由了,不过太自由也有弊病,你可能沉湎在花前月下。我不反对及时行乐,关键是行怎样的乐。

  另外,尊重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的是要有对自己生命负责,有意义地度过一生。

  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成为热爱人生的人,同时也是善良的人。生命教育如何开展,还需要好好研究,基本内容应该是引导学生善待自己的生命,由此推己及人,善待一切生命。

  智力教育:实现头脑的价值

  现在对智育流行一种狭隘的理解,就是把它仅理解为知识的灌输,甚至归结为考试的分数、职业的技能。这样做只是把宝贵的头脑当成了一个容器、一个工具。智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健康成长,使他们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

  鼓励孩子的好奇心

  人的智力品质中,第一重要的品质是好奇心。好奇心是天生的,每个人在智力成长的一定阶段上都会显现。大人对待孩子这样的提问一般是三种态度:一种是置之不理,一种是顶回去,还有一种是自以为聪明地给孩子一个简单的回答。这些做法都很粗暴,其实很多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对待孩子提问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孩子继续想。

  好奇心有两大敌人。一是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事物习以为常,就自以为懂了,其实不过是麻木罢了!二是功利心。很多人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 的大师。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太实用,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大弱点。

  杜威说,兴趣是一个人的能力的可靠征兆。事实也是这样,你做什么事情特别感兴趣,那你肯定在这个方面是有天赋的。学习有没有成效,关键是看有没有兴趣。一个人在学习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精神处在一个非常快乐的状态,他是在真正享受。享受什么?就是享受智力活动本身的快乐。在这个时候,心智的运用本身就是快乐,就成了最大的快乐源泉。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智力品质的另一个要素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谓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对于任何理论、说法,你都要追问它的根据,在弄清它有无根据之前,你要存疑。笛卡儿所说的怀疑一切,意思就是对未经独立思考过的一切要存疑,这其实是思想者的必备品质。

  具体到教育上,我认为就是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我看来,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笔终生财富,一辈子受用不尽。

  灵魂教育:实现灵魂的价值

  套用柏拉图对于知、情、意的分类,可以说灵魂是情和意。情感是审美性质的,意志是道德性质的,与此相应,灵魂的教育可以分为美育和德育。美育的目标是造就丰富的灵魂,德育的目标是造就高贵的灵魂。

  美育不等于才艺

  谈到美育,许多家长好像很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给孩子报各种班,学各种技能,但出发点极其功利。艺术是最自由、最没有功利性的精神活动,掺杂进功利的考虑,就不是艺术了。美育也决不限于学一点吹拉弹唱或者画画的技能,凡是能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活动都是审美教育。

  多独处、多读书

  那么,怎样才能使灵魂丰富呢?我提两点一般性的建议。一是要养成过内心生活的习惯。交往是一种能力,但独处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人应该留一点时间给自己,静下来,想一想人生的问题,想一想自己的生活状况,想一想所经历的人和事。不喜欢自己,和自己在一起就难受,这样的人肯定是没内涵的,他到别人那里对别人只是一种打扰。

  另一个建议是读书。不能光读专业书,还要读一些罗素所说的“无用的书”。当你读了古希腊以来的哲学人文经典,你会发现这是莫大的享受,如果没有读,你还不知道自己蒙受了多大的损失。

  德育根本是灵魂高贵

  最后谈德育。我觉得对德育也一直有一种狭隘的理解,把它仅看成一些规范的灌输,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诚实守纪之类。

  从人性看,道德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人的社会性层次,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另一个是人的精神性层次,是灵魂的追求。这两个层次都不可缺少,但精神性的层次是更为根本的。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从根本入手,使人们意识到人的灵魂的高贵,在行为中体现出这种高贵。

  什么是灵魂的高贵呢?就是有做人的尊严,有做人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亵渎人身上神性的事。一个人为了满足物欲而百无禁忌,不择手段,只能说明他身上的神性已经泯灭,只剩下了兽性,就已经不是人了。

  智育限于知识,美育限于技能,德育限于规范,都是舍本求末。

  总的来说,我认为教育应该远离功利和实用,贯彻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的灵魂,如果这样,我们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