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万考生争抢15万工作岗位,高考从来就不是尽头,考公才是
发表于2024-03-17 23:30:04
摘要: 原标题:450万考生争抢15万工作岗位,高考从来就不是尽头,考公才是 小时候,父母告诉你,好好读书,争取以后考个好大学,这样你的人生才会一片光明

  原标题:450万考生争抢15万工作岗位,高考从来就不是尽头,考公才是

  小时候,父母告诉你,好好读书,争取以后考个好大学,这样你的人生才会一片光明。

  那个时候的我们,年少轻狂,却也渴望大好前程,依稀便觉得,高考就是决定命运的唯一大考。

  但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考上了大学,你还要考公,亦或是考研,人生就像一道道难关,总有各种试题摆在你的面前,等你一路前去突破,然后不断刷新自己的新高。

  就在这个周末,我国25个省份将分别举办地方公务员的笔试招募,根据一些公务员培训机构的推测,这个周末大约有450万考生要争抢15万个工作岗位的最后面试资格。

  早在昨天开考前,省考关键词也一度冲上热搜榜第一,据当天考完的考生普遍反映,今年的考题偏难,但也切合时事,其中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也进入申论题。

  继去年底的国考创下300万人报考的新高后,这个周末25个省份的省考也不遑多让,面对宏观经济的增长疲软,民营企业价格战内卷之下,不少年轻人纷纷转向考公,图一份铁饭碗的“安稳工作”。

  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的人能够有我们如此这般,热衷于考公。

  在过去更早之前,科举制在宋朝就已经大规模实行,那时候科举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考公,但只不过今天的我们在考试体系下,延展出了高考、考研、考公等多个不同的类别,但只有考公是进入体制内的,其他的要么是为了进入国企、要么是为了进入民企。

  从过去到今天,热衷于考公的人,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这背后似乎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稳定的追求。

  为什么要追求稳定?可能是因为干别的,太不稳定了。

  毕竟我们引入市场经济也不过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在此之前,工作一直都是铁饭碗,哪怕是农民,也几乎是一辈子的农民,这个工作也具备非常强的铁饭碗效应。

  对于稳定的追求,深深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

  而越是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越多,年轻人对于稳定工作的向往就越高。

  根据培训机构“华图教育”的统计显示,今年约有560万人报省考,比去年增长了17.84%,其中预估有450考生有资格参加本周末的省考笔试,而今年总计释出152233个工作岗位,比去年增加了3206个职缺,年涨幅为2.1%,和报考人数涨幅比起来,也的确微不足道。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地方而言,这几年的地方债务危机,已经在迫使地方缩减人员开支,降本增效;除此之外,在面对经济更多不确定性的时候,考公人数的暴涨,也在情理之中。

  省考的平均考录比约为34:1,这意味着34个人中会有一个获得工作机会,但根据华图教育的统计显示,少数岗位依然竞争激烈,如江苏信访局机关处室二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岗位的考录比高达2581:1,是实打实的千里挑一。

  徐州市泉山区统战部一级科员一职,也是差不多两千人争抢一个工作岗位。

  这个周末的省考预计将有450万人参加,但最终的落榜率高达97%,这意味着有435万人都将沦为陪考,而最后胜出的15万人,将是为国举才的精英人才。

  考公越是火热,背后的民营经济可能就越难景气,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像是一个天平的两端,不太会出现考公火热,民营经济也火热的情况。

  在三年新冠病毒后,尽管我们的消费旅游有所恢复,但也不是特别景气,这也让民营企业在用人、招人上普遍紧缩,求职者转向考公,对铁饭碗的渴望,源自对失业的恐惧。

  此前,某大学还曾发布过通告,称来我校的教师如果不能够在五年内升任副教授,将会被转为保卫、内勤人员,这事一度冲上热搜,随后该校撤下了这份通告。

  但这背后也足以说明现在就业的严峻性。

  2019年之前,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匹配的工作,还可以考研,来延缓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但今天的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渴望尽快找到工作,就算是不符合专业特长的工作也无所谓,甚至于出现了考生“应考尽考”的巡考现象。

  对铁饭碗的追求乃至偏执,甚至让考研人数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根据去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报考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总人数创下新高后,今年回落至438万人,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年跌幅约9%,这也是三年来首次下降。

  这些趋势的变化,已经能够很好反映学历正在贬值这一事实。

  辛辛苦苦考上研究生,结果被社会认可、被就业市场认可的概率越来越低,拿到的收入增长机会,也越来越少。

  为什么学历在贬值?

  我国的高等教育群体这几年的涨幅非常大,几乎每个父母都渴望孩子能够望子成龙,考上一所好大学,在军备竞赛一般的压力之下,高等教育群体迅猛扩大。

  但反过来,高等教育群体越来越大,但宏观经济增长则开始放缓,一增一减下,这些高学历人才所掌握的生产资料,也开始变低。

  换言之,这个14亿人口的大市场,所需要的高学历人才,也在迅速接近天花板,所以学历才会不断贬值。

  这是最基本的市场逻辑,供大于求的结果。

  当学历开始贬值,读研的意义自然也就不大,除非是前百大的985或211,否则普通院校的研究生,含金量可能还没有985/211的本科,本科不论如何贬值,它始终有底线标准在那里,但研究生的贬值,已经让无限接近于本科生。

  从整个宏观大环境来看,考公的人数越来越多,不仅是一件坏事,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社会最大的低效能。

  这就好比我们常说,云南有着很多人在从事低水平的传统农业工作,没有机器,就靠人工去种地、种粮食。

  但这种方式的经济效益是非常低的,今天一个普通依靠双手的农民,一年下来的粮食利润能有多少?有三万元就谢天谢地了。

  但如果这位农民选择去大城市进厂打工,亦或是去工地,那么一年挣个六万元,也不难。

  同样的道理,就拿这次省考为例,450万人报考,结果其中有90%以上的都是陪衬,都是陪考,在录取率如此之低的情况下,这90%的人,为了省考所作出的努力,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那就是低效的。

  这是对整个社会总效用的极大资源浪费。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