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大科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解答
发表于2024-03-13 19:35:38
摘要: 原标题: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大科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解答 今天(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

  原标题: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大科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解答

  今天(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接受了记者采访。

  倪闽景介绍,拔尖创新人才有三个共同的特质,第一很自主,有行动力;第二对某个领域特别有兴趣,很专注;第三特别有韧性,能坚持。无论考试成绩好坏,都是能培养这三个素养的,这是教育真正的价值与力量。全球的科学教育正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向,创新来自多样的大脑和行动,打一场篮球、练一次合唱、做做家务、参加科创比赛,都在塑造孩子多样的大脑,增强心力,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在为塑造创新人才增加可能性。

  他谈到了当下普遍关心的创新拔尖人才的特质、全球科学教育趋势以及学校、家长和社会如何做好科学教育,深入浅出而发人深思,在网络上激起了较大反响。

  “涟营”教育特别整理了倪馆长的讲话内容,分享给您,建议您多读两遍,一定会受益匪浅:

  寒假期间,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非常火爆,有些家长也会问相似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大科学家?

  我对他们说: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有的很聪明,有的看上去笨笨的,但是都有三个共同的特质:

  第一,很自主,有行动力;

  第二,对某个领域特别有兴趣,很专注,形成了超越常人的“知识户籍”和能力特长;

  第三,特别有韧性,能坚持。

  无论考试成绩好坏,都能培养这三个素养。这是教育真正的价值和力量。

  这些年,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公民拥有科学素养的比例近12年里翻了三倍。全国政协推出了“委员科学讲堂”,许多院士、知名科学家带头做科普,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到中小学校兼职“科技副校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项目化学习,爱上了科学。

  未来人工智能将让每个人拥有更强大的创造力,让每个行业变得都像科技行业。所以,全球科学教育正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向。

  创新来自多样的大脑和行动。“打一场篮球”,“练一次合唱”,做做家务、参加科创比赛,都在塑造孩子多样的大脑,增强心力,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在为塑造创新人才增加可能性。

  我想对科学老师们说,不要光做习题,在黑板上讲实验,实验探究才是科学课最应该的样子。

  因为动手实验最能塑造科学大脑,产生“真问题”!

  手是人的第二大脑,当我紧握双拳的时候,像不像人大脑的两个半球。

  我想对孩子们说,“少打游戏,多探究”,自然世界远比虚拟世界要好玩!我们来做个实验,把中指和十指交叉,摸一下你的鼻子,你会觉得有两个鼻子。

  你肯定很好奇,问“为什么”?

  发现现象,产生问题,这就是科学的开始。

  所以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万物皆可研究”!哪怕是农村地区,也充满了科普的资源。每一块泥土,每一朵鲜花,每一片晴朗的天空,都是我们科学探索的好机会。

  我想对家长们说,孩子小的时候不要光背唐诗,也要读一读科普绘本,听听科学家故事。

  女孩子不要只玩洋娃娃,小的时候给她一些科学玩具,将来她成为居里夫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您的孩子把家里的电器拆了,您要高兴才对,因为这样的孩子现在太难得了。当然最好在家里做一个小小的科创角,让他尽情地拆玩!

  希望大家多来科技馆,科技馆是激发孩子们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金色摇篮!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