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冲上热搜,姚劲波建议大学生不要只看一线城市
发表于2024-03-08 20:31:51
摘要: 原标题:话题冲上热搜,姚劲波建议大学生不要只看一线城市 据教育部统计,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1170万人。近期,建议大学生不要只把眼光放在

  原标题:话题冲上热搜,姚劲波建议大学生不要只看一线城市

  据教育部统计,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1170万人。近期,“建议大学生不要只把眼光放在一线城市”的话题直接登上微博热搜第一,阅读超2亿,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较好的新一线城市也值得毕业生关注,例如长沙、重庆、成都等城市的机会依然很多。

  在今年两会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也是高频词。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一系列“稳就业”举措,包括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此次带来4份议案,聚焦在首次参保人员缓冲期内社保缴纳减半但视同全额缴纳、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业垄断行为、数字经济促进“上门经济”品牌化发展、推动中国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行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

  姚劲波表示,首次参保人员缓冲期内社保缴纳减半但视同全额缴纳的建议,能够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应届生,花时间花精力去培养“职场小白”,这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年轻人的命运。

  他还指出,包括保洁、代厨、保姆等的“上门经济”能容纳大量就业,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90后、00后涌入该领域,获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他倡导社会就业观念的改变及行业的规范,有头部企业,有从业人员的保障,让社会不歧视。

  今年是他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七年。在谈及角色和使命时,他表示一直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视作自己的再一次创业,在提建议的过程中,做了很多调研工作,接触各种小微创业企业,去一个个搬家公司、一个个家政公司、一个个房地产经纪公司深度调研。

  “因为这群人的信心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速是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就业是好一点还是差一点。”

  鼓励企业多招应届生的关键

  中国新闻周刊:依你观察,今年就业市场形势如何?

  姚劲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一方面毕业生增多,另一方面企业岗位总量供需变窄,企业用工经营成本也在寻求降本增效。

  但与此同时,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需求的多元,也推动一些新业态、新工种、新就业门类应运而生。通过58同城的招聘大数据,我们看到这几年上门经济、循环经济、体验消费类、AI类的新职位在招聘平台上需求很大,新的赛道造就很多新的岗位。

  中国新闻周刊: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初入职的阶段总是比较难,社会有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吗?

  姚劲波:我今年提的第一个建议,是关于首次参保人员缓冲期内社保缴纳减半,但视同全额缴纳。

  今年大学毕业生预计1170万,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同时,从企业用人的角度看,更加希望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进而出现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求职更难的现象。

  而参保人员就业前两年免征一半社保的建议,能够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应届生,花时间花精力去培养“职场小白”。这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年轻人的命运。

  以北京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为例,月薪是10000元的话,每月个人可免缴520元左右,企业每月可免缴1300元左右。

  年轻人刚毕业往往是工资最低的时候,有可能连房租都不够。如果他的社保能够前两年减半,就更有利于他顺畅地走向社会,个人也有能力去消费。

  这个建议,限于首次参保人员前两年,没有年龄限制,即使他30岁了,只要是首次缴纳社保就符合。某种程度上,也是扩大了社保缴纳的基数。

  我调研过很多我身边的企业家,都说如果有这个政策,一定多招应届毕业生。因为相当于国家通过社保的减免为企业培训新人的成本买了单。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这个政策实现,你自己企业的招聘计划会有变化吗?

  姚劲波:58同城现在每年校招有固定的数量。我问过HR,他说如果有这个政策,不管我的偏好是什么,校招的人数可以翻一倍。

  校招的人可能短期内对企业没有收益,但长远来看,他会对企业的认同度更高。这是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中国新闻周刊:招聘是58同城最大的业务板块,近年有哪些促就业的新举措?

  姚劲波:当下,“直播带岗”凭借即时性和直观性特点,逐渐成为企业招聘的“标配”,也为求职者带来更透明可靠的就业机会。

  围绕这一趋势,2023年,58同城推出直播招聘全网播,实现全域流量获取,成为行业内 实现数据、画面、投递多平台同步直播的招聘业务产品。此外,58同城还针对大学生等青年人才推出系列直播带岗专场活动,打造求职助手-小聘、微聊、神奇面试间等系列智能化招聘工具,帮助企业和人才精准匹配。

  我们努力扮演好平台的作用,去解决信息差。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他不知道某公司在招人,或某行业的薪水其实很高,或某个城市有适合他的工作,我们通过算法把信息对称起来。

  我建议大学生不要只把眼光放在一线城市,也可以多关注一些新一线城市,比如长沙、重庆、成都等都还是有机会的,我提出的这个话题也被大家讨论到热搜第一,2亿多人关注。

  还有一点,求职者和整个社会都要改变观念。比如保姆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职业,保姆现在月薪八千、一万很正常,但我们经常招不到人。为什么一个护士专业的毕业生如果找不到护士工作,不可以去做保姆?很有可能是担心家人看不起他,不认可这是一份好工作。

  家政的90后、00后从业者越来越多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改变这种职业偏见,难在哪里?

  姚劲波:一方面是这些观念根深蒂固,大家觉得我好不容易送孩子上了大学,他毕业后最好做一份有编制的工作,朝九晚五。我回老家听到,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又回到了村里准备考编,这一考可能就是三年。但市场经济就是不管这些,是行业在分布,需求在决定,有自己的调配方式。

  另一方面,“上门经济”是容纳大量就业的行业,包括保洁代厨、保姆照护、上门维修、清洗保养等。我们如何把这个行业规范起来,有头部企业,有从业人员的保障,让社会不歧视。

  中国新闻周刊:你这次提出关于“上门经济”的建议,有何考量?

  姚劲波: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上门经济”的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40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超过1万亿元,从业人员的数量已达到4000余万人。

  虽然市场规模整体扩容,但是由于营运主体比较分散、人员众多,“散且小”的问题较为突出,从而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一。此外,从业人员流动性强、流失率高、部分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把控、各类家政品牌“五花八门”也掣肘行业的发展。所以,推动上门经济品牌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大对好品牌、好服务的宣传力度,树立优秀典型;其次,提升行业数字化水平,扶持一批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提升从供给到需求的全链条效率;第三,支持企业开展劳动者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也从源头上提升服务品质和安全;第四,鼓励协会和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的行业标准。

  简而言之,要有头部企业,要有分级机制,要有这个行业的白名单黑名单,要有职业认证等一整套体系。现在“上门经济”的从业人员,不管你干得如何,收入取决于工作的时长。但有了这套体系后,你干得好,你会被高薪聘请,工资很高,很受人尊重。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做家政的年轻人,确实越来越多了?

  姚劲波:近些年我们发现,在数字经济驱动下,已经有越来越多90后、00后进入“上门经济”领域,并在平台的帮助下获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整个行业有年轻化的趋势。其实年轻人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不会被传统观念束缚住。

  中国新闻周刊:“上门经济”领域的上门维修行业,大家普遍吐槽价格过高,容易乱加价,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姚劲波:目前上门维修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500万人,基本为男性,是家庭收入的主力。市场主体超过20万家,大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盈利能力弱。与养老和托育相比,维修服务具有明显的刚需、低频、低客单价的特点,企业毛利润仅在10%至15%左右。因此也容易造成“一锤子买卖,上门后乱加价”的现象。

  我建议,相关部门将上门维修服务也纳入到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支持范围,从经营主体的源头减轻经营压力、运营成本,促使经营者把更多的精力和成本用于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运营水平。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