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取消公开课!”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的呼吁,你赞成吗?
01
日前,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呼吁:
教学不是表演,(应该)取消各种各样的“公开课”、“示范课”,不许再折磨和摧残学生,因为这些课都是把学生从教室拉到讲台上,甚至还要配合老师做表演,这是对学生权益的侵犯,呼吁坚决禁止。
王旭明的说法,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同感。
反正,我个人的感受是,他说的基本上是实情。
而且,我觉得还有必要再补充一些。
02
现在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一个通用的形式就是一个老师在前面给学生讲课,后面坐了一堆评委,有时候还有观摩的教师。
此时,老师讲课的对象其实已经不再是学生,而是那些评委。
为了给评委留一个好印象,让自己得到一个更高的分数,需要在讲课之前要不断地磨合,不断地试讲,被人形象地称之为“磨课”。
要讲好一堂课,一般要准备好久,在班里讲N遍。
甚至,老师问什么问题,哪个问题由哪位同学回答都提前安排好了,套路玩得深一点的,就连张三要故意答得不完美,然后由李四来补充都有安排。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老师先和学生做好演练,然后表演给评委们看。
就算有些级别较高的公开课需要去外地讲,用外地的学生,讲课的套路也需要在学校和自己的学生演练无数遍。
03
这样的课,讲得再好,其实也没啥实际意义。
除了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老师这种做法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搞形式主义。
我们总是说,学校处处是教育,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们知识,更是教给学生们做人。
但老师把一堂课演成一场戏,这会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
那么将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怎么可能不有样学样?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是受害者,为了讲一节公开课,老师们往往要准备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只要安排了讲课但还没到讲课的日期,就要一直准备。
这事儿颇像筹备婚礼,不到喜筵结束,就心里老是悬着,就要不断完善细节,精益求精。
有老师曾经说过“磨课”之累:“用了全年级所有班,一堂课上到想吐,原先还有些想法,7、8个班上下来,什么想法都没了,只有赶紧上完、早死早超生的念头了。”
这样的念头,恐怕每一位讲过公开课的老师的脑海中都曾出现过。
04
那么,老师可不可以不讲公开课呢?
答案是,不能。
因为公开课和老师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
我们都知道,普通老师最大的晋升通道就是评职称,职称高一些,收入就高一些。
而公开课或优质课恰恰是评职称所必需的条件之一,想评职,必须要讲公开课,而且还要多讲。
因为讲一节课,就能获得一张证书,那张证书的级别高低,获奖等次高低,决定了评职时的加分多少。
而凡事只要和利益一挂钩,就容易出现猫腻。
谁的课讲得好,谁的课讲得差,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
而评委和组织听讲的教育行政部门,对谁获一等奖,谁获二等奖,甚至谁不能获奖有着 的决定权。
所以,有的老师为了让自己讲的课得到一个好点的名次,不但要把大量精力放到讲课上,还会把心思放到讲课之外。
这里面的事情,相信大家都懂。
05
老师的公开课一般承担两个功能。
一个是和同行交流学习,大家交流教学方法,借鉴教学思路,以便提升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
但现在“做”出来、“磨”出来的课,已经失去了本来的作用,因为根本不是平时教学的样子。
另一个就是评职称时作为判断教师业务能力的标准。
这一点,其实也没必要。
因为一线的教师天天都在教室里上课,一直上了很多年,真的没有必要用那一纸证书来证明什么。
非得给大家评出个一二三来,最后只能是老实人吃亏。
取消公开课示范课,能让老师们安安静静地教书,也能让学生们安安静静地学习。
内部的听课评课当然有,外部的学习交流也可以有,但不要提前做准备,不要租宾馆借报告厅集中去讲,像平时推门听课一样进行就行。
那样的课,才是最真实的课。
在过去,公开课或许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当前很多地方的公开课,的确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
把公开课取消了,也算是减轻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