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延时服务解决了很多家长接送孩子难的问题。通过对各地的调查发现,课后延时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学校学生参与率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校尚存在经费有限、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 “三点半”难题,教育部推出的校园“延时服务”,为广大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有不少家长因工作紧张原因,而将孩子交给校外培训机构,同时也给家庭经济增加了负担。延时托管服务的隆重面世,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目前来看,尽管社会各界对对延时托管服务,持普遍欢迎与肯定态度,但真正决定服务内容和质量的,其实是经费保障机制的完善到位。实际上,针对课后延时服务,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努力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受经济条件的影响,课后服务受各地财政能力限制较大。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可以全额买单;而一些欠发达地区,政府投入较少,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严重不足。譬如,补助最高的福州市市属学校也仅是每生每学期100元补贴标准,划转当日课时数仅每人0.5元。可以预见的是,若一个班40名学生来匡算,课后服务补贴平均一次只有区区二十元,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日前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具体政策由各省份制定,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不管是延时服务变成有偿服务,其目的是好的,但还需制度上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划出收费标准,用合理的收费机制,来理清收费、托管和学生在校时长等问题的关系,在这项服务中,既能让教师充分体现劳动价值,更应该让家长觉得物有所值。(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