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信阳某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显示,在一个中学校园内,有学生走上升旗台,拿起小锤子砸向放在桌上的手机。该校校长回应称,就砸了2个学生的手机,因为快中考了,有家长管不住自己孩子玩手机,为此还写了 书,允许学校砸手机,学生也赞成。
学校砸学生手机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并非什么新鲜事。让人纳闷的是,尽管砸学生手机会造成财物损毁,而锤砸的处理方式,又因过于简单粗暴而被舆论诟病,可有些学校依旧乐此不疲。同时,一些家长还主动配合学校,签署知情的 书,支持校方砸手机。对此,他们的理由是:砸掉了手机,便不会影响学生学业,是为了学生好。让学生站在升旗台上,当众砸毁手机,无非是想强化警示教育效果。但再好的初衷,也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即便获得家长授意,甚至学生本人“知情同意”,这样做依旧可能收效甚微。
将学生注意力分散、成绩下滑等问题简单归咎于玩手机,甚至以为砸毁手机后,学生便可认真学习,是低估了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深刻成因,也会让家校教育的方向和着力点出现偏差。在学校方面,学校要意识到是否是教学的原因,是否是老师上课太过枯燥乏味古板,缺乏创新。在学生个人方面,是否是孩子基础原本就差,对学习没兴趣。在家庭方面,是否父母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和沟通。因此,应该从各个方面着手分析,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积极应对,从源头上预防。
相比砸毁手机,有很多的柔性经验值得学校借鉴,比如1校门口设置安检通道,识别手机;老师上课前收集手机;墙上安置手机放置点,上课前提交;学校要开设固定电话联系点,方便对外联系;与学生协商签订合约,但凡发现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将面临手机上交学校保管一周的惩罚。青少年目前仍处于懵懂且叛逆阶段,应加强引导和沟通。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一刀切”地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不现实。试图让学生隔绝于网络,既不可能更无必要。学校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合理地使用手机,养成科学的使用习惯和自控能力。如果单纯把手机砸掉,想玩的学生恐怕仍旧会抓住机会“卷土重来”,如果无法让学生学会自律,继而正确地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那么砸掉手机就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治标”的效果都难以达到。
同时,教师要创新课程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多关心学习吃力的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从手机拉回课堂。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不能到了积习难改时再埋怨孩子,砸手机撒气。李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