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芮
近期,一条“我要退出家长群”的短视频在网上传播,得到了众多家长的点赞,也透露出家长的辛酸。对此,已经有至少10个省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作出回应,叫停了“家长批改作业”。甚至对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等。不少家长纷纷发出“建议全国推广”“终于放过我们了”等言论表达对此项规定的支持。
作业到底该不该由家长批改?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家长抱怨,每天上班,加班,开会已经筋疲力尽,回到家本想在“爱的港湾”感受家庭的温暖,没想到迎来的却是辅导孩子作业般的“暴风雨”。“我不是你爸,别叫我爸”、“谁来领走,必有重酬”等言论道出无数家长的无奈。老师想说,家长批改作业是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与老师一起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老师和家长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是没能相互理解双方,采取了不恰当的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批改作业本是老师的基本职责,老师根据批改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对需要辅导的学生因材施教,而将批改作业的任务“移花接木”到家长身上,无法获知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收不到学生的反馈,教学环节将漏掉一环。让家长批改作业,不仅是老师推脱职责,更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老师如果想让家长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可以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家庭教育协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教师,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或许老师也有“难言之隐”。2017年,教育学者李镇西曾做过一项关于教师减负的调查,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787名教师参与其中。调查结果显示,应对各级各类检查任务、临时交办的非教学任务、完成网上各类学习、参与各级各类会议培训是占用教师时间的四大主要因素。管理班级竟然只占到教师工作的四分之一。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多数老师在面对上级布置的铺天盖地的任务时,只能“挑灯夜战”,老师宝贵的精力,分散到了与教学无关的领域,留给学生的又有多少呢?再者有老师透露,教育部门考核老师教学水平,学生作业水平是重要一项,错误当然越少越好,老师们会让家长“检查”,看有无错误,来到学校老师还会再检查一遍,从而确保有关部门检查时能“鸡蛋里挑不出骨头”。
不禁反思,教育部门是否为教师安排了太多与教学无关的任务,考核机制是否合理。其实,真正有发言权的是学生,老师是不是尽职尽责、爱岗敬业,讲课是不是通俗易懂,对学生是不是一视同仁。学生最有知情权,不妨多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避免“形式主义”的检查,采取“实事求是”的调查。
可见,家长批改作业,禁止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治标又治本”,只有真正为教师减负,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帮助老师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老师才能将目光放在孩子身上,同时号召教师与家长多沟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心理状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将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