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高,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
近年来,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快速提高,但在不同人群中还存在不平衡现象,需要进一步厚植求真务实、善辨真伪的科普土壤。
思路的创新要充分发挥网络手段和人才储备。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当前尤其要注重创新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科普方式,加大网络资源倾斜力度,让农村留守人群及边远地区群众的科学素养显著提升,实现科普公平普惠。另外还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农村、成长社区和企业科普人才队伍以及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更加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投身到科学普及和终身教育工作。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让科普更接地气,必将剥开“伪科技”的外衣,种种“神器”也就没有市场。当科学素养的“免疫力”不断增强,伪科学的“病毒”自然式微。长此以往,更多人便能涵养起科学理性的思维定力。贾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