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即使是受疫情影响,在各单位招聘名额紧缩的情况下,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仍高居90%。殊不知,在这光鲜亮丽的就业率背后,有着许多毕业生“被迫就业”的心酸。
近年来,各大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各出奇招,就业率“掺水”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高校不管工作是否真正适合学生,只是一味催促尽快签订三方协议,甚至逼迫学生用“就业证”换“毕业证”。“自由职业”也是提高就业率的好帮手。二次考研、参加公务员或教师考试的一律选择“自由职业”。
“被迫就业”让许多毕业生错过自己心仪的工作,深深地损害了学生利益。此外,失真的就业率还会误导高考后报考大学的学子。高校一味追求高的就业率也会偏离教育的本质,会使得高校在提高就业率上费尽心思,而不是如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高校学生“被迫就业”、毕业生就业率“掺水”现象频频发生。高校之所以如此看重就业率原因有二,一是就业率是目前衡量学校就业工作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学子报考高校的重要参考指标;二是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大一部分由学校承担。
毕业生“被迫就业”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毕业生就业涉及到学校、政府、企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不应全部交托给学校;另一方面,应健全高校办学和就业评价体系,学校应以育人为先,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是主要职责。史伟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