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揠苗助长式教育要不得
发表于2020-07-30 12:57:35
摘要: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一名小学生火了。这是因为其研究的《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三等奖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一名小学生火了。这是因为其研究的《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三等奖。但在他的实验记录中,这名小学生开始课题的几天前还不知“基因”为何物。而通过网络了解何为“基因”后,短短几天之内就可以操作“高大上”的课题并获得全国大奖,那么他到底是科研神童还是背后另有乾坤呢?7月15日,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此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决定撤消该项目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而后研究癌症获奖小学生其父陈勇彬发声明道歉承认“过度参与项目”并提出上交奖项。

  让无数中小学生家长对青创赛趋之若鹜的原因是,青创赛获奖级别和名次一度与中高考加分相关联。一旦获奖,那么对升学可能会有很大帮助,也就难怪父母甘愿冒着违规的风险也要帮孩子造假。后经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多名研究人员证实,该学生是本研究所研究员之子,且获奖论文与父母的研究属同一领域,父母为孩子“代劳”获奖一事确凿无疑。本来生在高知家庭,无论是知识的获取、思维的训练还是社交人脉,都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寒门子弟强出了一大截,是属于赢在了起跑线上的那部分人。依托这样的基础,如果辅以持之以恒的努力,其成就可想而知,如果有胸怀天下之志、担当作为之气,其对社会的贡献亦不可限量。但是一旦从小便习惯于造假,其人生恐怕就要呈现另一种面貌了。

  从核心期刊主编发表10岁儿子的散文,到教授之女“改成绩保研”,一些家长“越俎代庖”“拔苗助长”,这些造假者的父母们大都是想借此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铺得更平更顺一些,但真实的结果却未必能尽如所愿——如果孩子们习惯了父母包办、代劳一切,甚至是在学习、学术上包办、代劳一切,其未来能否取得父母期望的成就便成了个未知数;即使孩子将来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少年懵懂时由父母一手促成的造假很可能就此成了悬在头顶的堰塞湖,不知何时便溃坝,拷问其品质,断送其前途。

  学术造假频频被爆出,无论是大学保研还是初高中竞赛,实在令人痛心。有真才实学的普通人很容易被掩藏于有关系的同学,甚至还有窃取他人研究成果的现象。学术造假不仅需要规则约束,也需要教育指导,使同学正视学术造假问题,它关系的不仅是学习成果更是道德素养。潘毅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