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汉服模仿屈原投江,这种纪念方式不值得提倡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在大声念完这句词后,穿着黑色汉服的贾治勇平展双臂,面部朝下,扑通一声跳入河水中……6月23日下午,四川省西昌市海河边,41岁的贾治勇以俯身“投河”的方式,完成了他的端午节“仪式”,这是他连续第四年,用跳河的方式“纪念屈原”。(6月24日 央视网)
历史上屈原眼看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不忍坐视不管,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亡,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是对楚国奸臣小人的无声指控,促进了楚国百姓的民族觉醒,是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此举之所以值得纪念,是因为当时的特殊环境和历史背景。如今国泰民安,穿上汉服俯身投河的做法反倒让不明情况的人感到心惊肉跳,难以平静。更令人担心的是,假如有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去模仿此举,岂不是要让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来共同背锅?
屈原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从诗歌的方向来说,他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从改革的角度来说,他励精图治,孜孜以求,他的“美政”应该成为楚国走向强盛的一剂良方;从爱国主义的层面来说,他宁可放弃名利、生命,也要正道直行,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表率。
屈原留给后人的不该只是一个日子,也不该仅限于包粽子赛龙舟这样的形式。屈原忧国忧民的形象和精忠报国的志向应该铭记在国人的脑海中,渗透到我们的血脉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就涌现出了很多这样的事迹。“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虽然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争分夺秒、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更顾不上关心自己的病情。这不就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延续吗?这不就是对屈原最好的纪念吗?
端午节是 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过端午节不应停留在形式上,注重精神实质才是根本。我们应发掘节日背后的深刻内涵,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它所传达的精神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