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开设劳动必修课,道阻且长!
日前, 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根据《意见》,未来将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大中小学都将设立这一必修课程,家庭、社会都将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作用,有条件的示范院校将开设相关专业,而劳动素养也将成为评优评先、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中国新闻周刊》
劳动教育,并不是新名词,德智体美劳的“劳育”早已在学术界进行过数次讨论。数十年来,劳动教育一直被人提起,却并未正式采用到教育实践中,主要在于其实施难度太高。
其一,面对不同年级、不同区域学生,课程设置的实践场所和时间长短如何安排?《意见》要求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一小时,学校还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学校必须设立劳动周,时间可安排在学年内或寒暑假,以集体劳动为主。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成为最为人关注的方面之一,农村地区学校可以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作为学农实践基地,但对于一些城市学校来说,周围没有农地、工厂,如果只是通过书本、视频来讲解劳动技能,学生对其掌握难度过高;如果学校去郊区租场地进行课程体验,时间不长,学生的认知体悟也不深刻,教学成本反而提高,假设开设的时间过长,是否变成了“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式教育?再者说,安排在学年内或寒暑假的集体劳动周,如果安排在学年内,集体劳动尚可行,却大大减少了学习时间;安排在寒暑假内,碰上学生旅游、上补习班等情况,如何实行?这都成为劳动教育实践不可避免的因素。
其二,劳动教育要达到实行的理想目的,又该由谁来授课?对于许多老师,主要是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教师资格证主要考核学科专业的授课能力,并未考核劳动方面的能力,如果由课任老师来授课,并不能达到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邀请掌握劳动技能的人来给学生授课,是否又能做到将自己所知所得传授给学生?面对此类特殊性人才,高等学校需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学校才能聘请大量人才满足全校学生劳动教育需求,这需要长久的时间来形成配套制度。
其三,《意见》中指出,劳动素养将成为评优评先、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如以往教育部提出要进入升学评价体系的德育、艺术教育一样,这些都与可以量化的学科不同,难以评价,如果劳动一次加一分,对于孩子来说,其导向究竟是引导他多劳动,还是引导他多拿分数?如果将劳动素养不纳入分数,不进行分数量化,而是用评语代替,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家长、学生,恐怕对劳动教育也不会重视。
在当下看来,如何在当前国情下普及劳动必修课,是一道无解的难题。高分低能并不少见,由于高考制度,许多家庭都将培养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作为第一目标,而忽视了劳动教育,面对难题,当下能做的就是迎难而上,先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而不是急于建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