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减负为什么知易行难?
发表于2019-12-30 20:48:20
摘要: 原标题:教育减负为什么知易行难? 用教育部长陈宝生的话来说,减负所要减掉的就是超出教学大纲的违反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业负担。对于

  原标题:教育减负为什么知易行难?

  用教育部长陈宝生的话来说,减负所要减掉的就是超出教学大纲的违反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业负担。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学业负担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所以减负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却是没那么简单的。

  而且,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赋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性空间是可以的,是必要的。但是因为盲目的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而剥夺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必要主导权,却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行为。

  例如,在选科这件事上,其实通过调查可知,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出选择。但是,我们新高考的方案又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这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即学生因为不知道如何选择,而无法真正有效地行使自己的选择权;而教师虽然明白如何选择,但却碍于规定,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干预。面对这种两难的境遇,家长不得不求助于校外的辅导机构,帮助学生进行选科。于是,各式各样的帮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的校外机构便应运而生了。

sincerely-media-nGrfKmtwv24-unsplash.jpg

  一说到校外辅导机构,就不得不提到当前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校内主业校外学”的怪现象。具体来说就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会安排给学生很多不在考纲之列的副业,这就压缩了学生进行主业学习的时间。其结果就是,学生虽然忙的不亦乐乎,但在学习成绩上却是赤字连连。为了提高成绩,家长们便不得不安排学生们上辅导班补课。于是,本该在校内完成的主业学习,便成为了校外辅导班的职责。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往往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够理想,而遭受到家长的抨击。家长则因为要帮助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副业任务,以及支付学生上辅导班的费用,而背负上更大的经济压力。学生则是平时被副业任务占去了大量的时间,然后还要抽时间去上主课的辅导班,结果弄得心劳日拙,几无闲暇。

  由此,我们会发现,在这种悖论式的教育场景中,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费力不讨好,还落着埋怨;另一方面,家长和学生又背上新的负担。其结果就是没有任何一方过得舒坦。

  去年,教育部牵头联合九部门共同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减负三十条),是指导教育减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内容虽然很丰满,表述也很清晰,但是细读就会发现它有两个问题,第一,它制定了多全其美的原则,规定了面面俱到的目标,但是这些原则和目标有的是不能兼顾的。正所谓“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周到的政策,有时往往会方方面面都照顾不周;第二,有的政策虽然逻辑很流畅,但却没规定明确的责任主体。这就会带来执行层面上的模糊性问题,既这件事到底由谁来做呢?

  模糊性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导致教育活动中各责任主体之间的权责边界不明,这就会在各责任主体之间诱发矛盾,引起冲突。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活动中各责任主体的利益定位是不一致的,甚至彼此间还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零和性矛盾。

  例如,在校外培训机构看来,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校内教育失败的基础上的;在家长看来,自己家孩子的成功,则是建立在别人家孩子失败的基础上的;在学校看来,优质的生源就那么多,别的学校教学成绩不理想时,自己才有机会把优质的生源抢过来。这样,当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的失败的基础上的,只有政府希望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时,不管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多么的好,政策的内容是多么的完善,其实际所起到的效果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而且,目前的教育减负措施无论思路再怎么新颖,理念再怎么前卫,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目前学生还是要通过考试来升学,而且升学考试的标准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只要升学考试这块天花板还在,那么凡是与这块天花板相冲突相抵触的减负措施,最终都不免会走向落空的结局。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