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里 看到了怎样的中国教育
发表于2018-10-31 23:02:26
摘要: 原标题:《中国式家长》里 看到了怎样的中国教育 近日,年轻人开始迷恋 家长游戏,大多数却不是为了体验父母的艰辛。 国产独立游戏《中国式家长》着

  原标题:《中国式家长》里 看到了怎样的中国教育

  近日,年轻人开始迷恋“ 家长游戏”,大多数却不是为了体验父母的艰辛。

  国产独立游戏《中国式家长》着实引起了一阵热潮。据全球最大游戏平台 Steam 的官方数据显示,在《中国式家长》正式发售的第二天,这款游戏就在热销榜上占据了第二的位置,紧随其后的则是网红游戏《PUBG》(吃鸡)。

  风波之前,没人会想到帮助这群准父母理解“中国特色教育”的竟然是一款游戏。追根溯源,毕竟是有了“中国式教育”才会有“中国式家长”。

  近期,芥末堆采访了《中国式家长》的制作人杨葛一郎,想了解通过这部游戏,制作人和玩家们分别看到了怎样的中国教育。

  三代人的努力,我的孩子终于上了清华

  游戏创意来自不经意的灵感。2017年6月,结束上一款游戏的杨葛一郎开始考虑新游戏创意。起初,杨葛一郎并未关注教育题材,但许多论坛和小组的讨论中,关于原生家庭、亲子关系,吐槽父母和学校生活的部分引起了他的注意。“团队成员都经历过这个时期,所以感觉这个题材可以有一番作为。”

  关于高考的国产游戏作品并不少见。同样备受好评的《高考恋爱一百天》,就讲述了主人公在中国大陆高考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恋爱故事。与之不同,《中国式家长》中玩家可扮演一名出生于中式家庭的男孩,在一轮游戏中,根据选择不同的学习技能,个性化地培养任务,遇到不同的成长时间,最终导向不同的高考结果。

  而高考只是阶段性终点,会让孩子产生不同的多达几十种学业和职业的游戏人生结局。随后,每一代孩子都将作为下一代父母出现在下一轮游戏中,不同的职业将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天赋和教育资源。有网友则表示,自己花了三代人的努力,才让主人公考上了清华大学。

  在这其中,如何在游戏中平衡搞笑元素和教育内容是《中国式家长》制作过程中的重点之一。

  杨葛一郎表示,团队最初仅想做一个真实展现孩子成长全过程,并穿插搞笑和共鸣段子的情怀游戏,但最后选择在游戏中加入更多寓教于乐的部分。他告诉芥末堆,游戏制作过程中思路是逐渐发生变化。“随着制作的进行,团队去了各种亲子讲座、甚至包括青少年犯罪的讲座中去取材,并逐渐在游戏中去传达一些引导性的教育内容。”

  例如,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学习的技能有忍耐和克制,而在满足一定成绩后,可以选择向父母索取某些内容。杨葛一郎表示,这个设计就是想传达,作为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其实是需要忍耐的。

  但游戏中也还是保留了相当多幽默和搞笑的元素。杨葛一郎认为,虽然游戏名字叫做《中国式家长》,但每个人的家庭都是千差万别的,无法用单一剧情去表现。“因此游戏主题是幽默搞笑的氛围,在中间穿插了教育内容的小点,去告诉大家可能应该如何去做。”

  除此之外,杨葛一郎表示,为体现成长的不确定性,在游戏制作过程中还增加了更多的随机性因素。在游戏中有关游戏人物智商、情商等天赋获取的“脑洞”设置中,就存在一定随机性。“玩家可能从脑洞中获得很多技能,这代表他的人物是个小天才,假如不是就要靠策略来获得更好的成绩。”

  "靠中国人的焦虑和戾气来传播"的游戏?

  《中国式玩家》获得到相当多的好评,其在Steam平台上有5000多条评价,综合评价是“特别好评”。在知乎问题“如何评价《中国式家长》这个游戏?有哪些亮点与不足?”中,一个回答提到:

  “这个游戏要告诉咱们什么?制作组的意思可能有一个,但玩家的意思能有千百万个。有的玩家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弥补自己已经失去的青春和愿望,也或者是想做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亦或许是完全模拟一遍自己的人生看自己的人生在游戏中如何发展。在这游戏中,咱们是父母,给孩子安排课程,安排娱乐,安排培养计划。咱们也是孩子,早恋,自选特长,自娱自乐。”

  但同时也有相当多批评的声音。除了对游戏玩法过于单一等游戏性的批评,大多数游戏内容没能足够深入、在核心主题探讨不够深入是对其内容批评的主要观点。

  在Steam平台上的一则差评提到,“你不能只靠塞一堆老的新的网络笑话和刻板印象做一款游戏,然后就依靠中国人普遍潜在焦虑和戾气来传播它。”相较此前的人生养成类国产游戏,《中国式家长》切实切入到教育和成长这个广受关注,却又很少被游戏产品涉及的议题。但其核心主题仅初见雏形,未能进一步深入,且未能将游戏中的搞笑梗带来更深一步引申确是遗憾。

  杨葛一郎认为游戏确实存在遗憾。例如,受限于政策不能做太多恋爱内容。他告诉芥末堆,制作团队将根据玩家的意见对游戏做出升级,加入女生角色、适用移动端平台的版本、加强二周目游戏性等内容。

  同时,杨葛一郎也向芥末堆表示了其担忧,“我们担心一些吐槽会被过分理解,之后将更多传达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

  在游戏制作中,团队正在通过文案体现了制作团队在过往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在我青春期的时候,我父母从不回避我关于人生和成长的问题,假如问题有些面对面讨论特别尴尬,就会边做其他事情边讨论这些问题,这些将会体现在游戏中。”杨葛一郎说。

  他告诉芥末堆,选择《中国式家长》作为游戏名字的原因是希望体现亲子关系。“我们希望玩家是作为孩子的视角在完成游戏,但事实上最终还是模拟我们自己养成我们自己。”

  从《中国式家长》中看到的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高考制度、应试教育、父母、下一代教育等词汇都是从《中国式家长》中被引申出来经常讨论到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也是近期常被讨论到的教育关键词。事实上,各个阶层对子女教育的焦虑,以及对过往教育成长经历情怀的怀念,正是《中国式家长》能够大卖的原因之一。

  随着近些年来这些80后、90后们成为了父母,家庭作为教育的场景之一,已经与上一代截然不同。相较他们的长辈,他们更加注重倾听孩子的意见,会反思自己过往成长经验中的遗憾加以避免。但同时他们也更焦虑,面临中产阶级向上通道越来越狭窄的境况,为子女教育投注的也更多。

  在《中国式家长》中,高考仍然是决定性人生因素,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正在选择把更低龄的孩子送到国外。根据美国开放报告数据,早在2014-2015年间赴美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就达到了124552人,较前一年增长12.7%,且首次超过同期赴美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学习项目,《中国式家长》中也加入了相当的和素质教育相关的技能供玩家选择。对于新一代家长们来说,个性化教育也是其关注的重点。据芥末堆不完全统计,2018年1月至10月,素质教育融资已超过110起,且不乏过亿元的大额融资。尽管遭遇资本寒冬,素质教育赛道融资热度也并没有下降。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教育观念白皮书》,中产家长对当前孩子就读的学校多存在不同方面的顾虑,其中对素质培养和学习成绩方面的顾虑更为凸显,核心在于担心现有教育体系下缺失对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芥末堆在《芥末堆2018教育行业蓝皮书:大数看教育》中提到,根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发布的调查数据,2016年下学期和2017年上学期,全国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总体规模约19042.6亿,占2016年GDP比重达2.48%。远高于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中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1.01%的结果。

  根据教育部数据与德勤《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研究显示,2006-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在教育消费方面的意愿显著提升。城镇居民的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增速由2006-2010年间的1.9%迅速提升至2010-2016年间的13.5%。

  由数据可知,教育支出作为家庭支出的“刚需”部分,无论是经济周期波动和收入波动都难以对其造成影响。但在不断增长的教育投资数字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能够长久遗留下来的真正有哪些。

  在采访过程中,杨葛一郎反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觉得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是什么?”他这样回答了自己的问题,“我们觉得儿时的陪伴、鼓励和支持,达到的目的是让孩子去独立,这才是父母最终目的。”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