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开出租,二本毕业做保洁:青春没有售价,学历光环抛下?
发表于2024-11-05 19:06:38
摘要: 原标题:清华毕业开出租,二本毕业做保洁:青春没有售价,学历光环抛下? 人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经历,可能性渐次打开的过程,必须一次又一次地

  原标题:清华毕业开出租,二本毕业做保洁:青春没有售价,学历光环抛下?

  人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经历,可能性渐次打开的过程,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切身走上无数回。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从清华毕业以后,他在北京开起了出租车。

  不仅如此,他还表示:

  “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开一辈子出租,我觉得也挺幸福的。”

  韩同学, 本科专攻清华大学心理系,硕士深造于纽约大学音乐治疗专业,却在抑郁症的康复过程中,做出了两个出人意料的抉择:

  一是成为出租车司机,二是重启音乐创作之旅。

  做了决定后,他感受到:“更能面对真实的自己...开出租车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修为。”

  图源:就业与未来

  关于清华毕业生投身出租车行业的行为,网络上“屈才”与“自由选择”之声此起彼伏,而榜首的评论获得上千点赞:

  “心理生理,都要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而在人们热议这是不是学历浪费的时候,最近 “一本二本毕业后选择成为保洁员”、“19岁中专生靠一项技能拿下世界第一”等话题频登热搜,再次掀起社会对学历与职业发展的热议。

  那些昔日成绩优异的学子,在人们诧异的目光中坦然选择体力活,那些曾被贴上“差生”标签的群体,亦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他们用亲身经历再一次证实:人生的“容错率”似乎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

  1

  大学毕业即当保洁,

  她说:更自由,也很少会内耗

  前段时间,一则关于 “女孩二本毕业后选择成为保洁员”的新闻激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图源:生活观察

  在传统观念中,大学本科毕业似乎应该从事更为“体面”的工作。

  然而,这位名叫长花的女生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挑战了人们对大学教育和职业选择的固有认知。

  长花出生在四川攀枝花的一个偏远村庄,家庭条件艰苦,父母为供她读书付出很多。 为了摆脱闭塞的乡村环境,她努力学习绘画,以艺术生的身份于2020年考入青岛的一所二本高校,学习环境设计专业。

  然而, 毕业之际的现实却异常严峻:环境设计专业遇冷,考研失利,就业碰壁,让她感到“天都塌了”。同时,更让她倍感压力的是,她还背负着4万元的助学贷款。

  在求职过程中,长花也曾考虑过文员、老师、设计师等职业,但担心薪资低、责任重、风险大等问题,让她陷入了纠结。后来,她意识到: “可能是我钻进了自己设定的盒子里,限制住了自己。”

  相比追求光鲜、体面的工作,长花更愿意实际一点。

  “做保洁,工资至少能覆盖生活所需,吃住问题解决了。...

  想在杭州一边学做自媒体,一边做保洁,保洁能保障我基本的生活,我也能有自己的时间拍视频剪视频。自己的工作经历也能成为素材。不用投入成本,这对我来说挺重要的。”

  不少网友在留言中肯定了她的选择,认为她“先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后面再慢慢找其他工作”,值得尊重。

  然而,也有网友 质疑她浪费了教育资源,认为她应继续寻找与专业或学历相匹配的工作:

  “(如果去做保洁员)为什么要读大学,这四年有什么意义?”

  长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大学不仅为长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她经历了诸多人生的初体验,如第一次出省、坐飞机、看海... 更重要的是,她变得更加独立,也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并勇敢地表达出来。身边的一些同龄女生在她读高中时就已结婚生子,她则坚定地表示: “要走出这个地方,走得远一点”。

  大学教育的意义,绝不仅在于获得一份特定的职业。上大学是为了从大山里走出来,做保洁依然是“向外走”的人生实验与尝试。

  选择做保洁,她有稳定强大的精神内核,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相比别人接受,我自己接受了,就不会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不会因为别人是否接受我的工作而内耗,因为生活是我自己过的,不同意我这样做的人并不会代替我生活,包括我爸妈,他们也不可能一辈子为我的生活兜底,养着我。

  对未来的路,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

  我想一点点学习日式收纳,成为一个收纳师。我认识一个女孩,自己做收纳,她也鼓励了我,我们可以一起学习,然后组成一个小团队。现在不干活的时候我会剪剪视频,如果在家的话我会看书,学习互联网和自媒体。

  实际上,和她一样选择做保洁的大学生,并不是没有,就她的团队里也有学法学的、学医学的。就在上周,还有一位一本00后女孩,毕业选择做保洁上了热搜。

  据悉,今年6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蓝领人才发展报告》显示:

  2019年以来,蓝领岗位招聘需求持续上升,25岁以下投递人数比5年前增长165%。

  社交平台上,标签“#我的体力活初体验”下写着:年轻人试图通过这些“不费脑子”的体力活, 重新夺回对生活的掌控和内心的秩序。

  对他们来说,生活是可以暂时没有解法和答案的,是可以一边往前走一边探索的。

  就像长花所说:“可能这段经历就像我的一个实验,自己去探索,至少我没有什么可害怕失败的。”

  2

  站上世界领奖台的技校生:

  读书是一条好出路,学习技能也是

  9月10日至15日,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举办。 “19岁中专生靠一项技能拿下世界第一”的消息随后冲上热搜。

  在这场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来自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鲁同学,战胜了众多世界顶尖选手,夺得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比赛冠军,实现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的 蝉联。

  中考失利后,2020年9月,鲁同学选择来到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刚开始学技术的她也曾感叹:太难了!

  “(刚开始)有一点退学的想法,后来还是觉得学一门技术,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就又回到学校学习。”

  图源:民生频道

  偶然间,她遇到了自己的学姐姜同学——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获得者,在学姐的鼓励和支持下,鲁同学沉下心来主动学习,在2023年获得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机会。

  图片来源:民生频道

  一年半的时间,从普通在校生到世界冠军:“我拿到了一个 ,我也能为国争光,这个是我送给自己,最好的19岁生日礼物。”

  图源:人民日报

  另一边,李同学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代表中国参赛,与搭档一同在园艺项目中夺得铜牌。

  和鲁同学类似的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李同学也曾一度迷失方向。

  初中毕业,面对不太理想的成绩,他内心挣扎,担心自己即便踏入普通高中,也难以承受那份沉甸甸的学业压力。跟家人商量后,他填报了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选择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那时候,家中三个孩子里,姐姐已成为初中老师,哥哥也步入了大学校园,唯独他选择了技校。他坦言: “比较失落,感觉就是混日子了。”

  然而,一次看似无奈的选择,却让他的人生获得了新的可能性。

  初入技校,李同学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甚至将未来与尘土飞扬的工地生活划上了等号。当刚入学的第一节专业课上,他意外地展现出了卓越的建筑空间感知能力,引起了授课老师的注意,并邀请他参与美化项目“试试水”。

  就这样,从拌水泥、搬砖开始,李同学一点点了解园林技术。

  图源:小红书

  那个炎炎夏日,李同学每天顶着烈日,皮肤晒得通红,却依然乐此不疲。看着一堆烂泥一天天发生变化,他突然觉得这门技术如果做好了,也是一门艺术, “通过自己双手的创造,荒芜的沙地加上植物的搭配,变得有生命力。”

  七年后,站在领奖台上,脖子上挂着奖牌,身披五星红旗,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感。现在的他越发清晰得明白, “读书是一条好出路,学习技能也是一条好出路。”

  图片来源:剥洋葱people

  他们,可能不是主流评价标准中的佼佼者;

  但他们,没有自我放弃,没有困于外在的别人的评价中。

  他们,赤子无愁声,哪怕知道自己此刻并不是世界的主角,甚至都没有站上台面;

  但也要像舞台投之一瞥,也要一步一个脚印站在属于自己的光圈之下。

  3

  超越学历的框架,

  你想过怎样的人生?

  近年来,一股 新的职业选择风潮在00后中悄然兴起,他们不再盲目追求所谓的“体面”工作,而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选择从事多样化的职业。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 “如果不考虑文凭,你或许想做些什么呢?”等类似话题频频引发热议,数千网友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图源:@三向箔

  有人表示想当 图书管理员:“上班就拿本书看。”

  有人说想 开一家便利店,与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交流;

  还有人表示“不想上班”,而是 “去九寨沟当野人”。

  看了大家的评论,该网友感慨万千:

  “没有大学生最初的梦想是考研考公,然而纵使现实仍有万重山横在前面, 我始终相信,身处一生中黄金时代的我们,未来依然有着无数种可能性。”

  面对网友们的感慨与分享,我们不禁思考: 在学历框架之外,每个人究竟想过怎样的人生?

  或许,真正的幸福与满足,并不在于你拥有多高的文凭或从事多么光鲜的职业,而在于你是否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这个选择的过程, 从不应是孤注一掷,而是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而身为父母,我们需要给予孩子选择的空间和底气。

  就像付航爸爸对他说的: “进入快乐世界的 一个秘诀就是,孩子的父母深刻地意识到孩子不是这块料。”

  他鼓励付航——

  “付航,永远不要听我的,因为你听我的只能成为我。”

  “你要去大胆地,做一些你爸爸我从来没有做过的事,爸爸永远支持你。”

  确实,人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经历的过程, 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切身走上无数回。

  可能性是一路上渐次打开的,尝试更多,经历更多,才确信自己的可能性更多。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