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主招生“真刹车”市场萎缩下培训机构还能生存吗?
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报名通道陆续开启,截至目前已有13家高校公布了今年自主招生简章。年初教育部明确自主招生“十严格”要求,从已公布招生计划的13所高校来看,今年自主招生名额锐减50%已成大势所趋。
三重打击:名额锐减,标准提高,加分减少
近日,多所高校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陆续出台。与去年相比,目前已经公布的多所高校自主招生名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减。
名额锐减50%
根据i-EDU对各高校自主招生简章的整理发现,目前已经公布的13所高校平均降幅达到41.37%,招生人数较2018年下降46.33%。其中,武汉理工大学自主招生名额从2018年的450人锐减至2019年的100人,降幅超过77%,成为已公开计划中缩招规模最大的高校。
招生人数变化较小的为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只缩招8个名额,北京林业大学则表示自主招生计划不超过170人,与2018年表述一致。
从总体的情况来看,2019年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规模减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至于下降幅度,则根据各高校自身情况进行确定,综合水平或将在50%左右。
奖项硬核,线下20分成为标配
除了自主招生名额锐减以外,2019年各高校对于对于报考考生资格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总体来看,由中国科协举办的五项学科竞赛:包括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成为报名的主要要求,达标线基本为全国联赛三等奖以上或省级一等奖以上。但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并未就此奖项作出强制要求。此外,武汉大学认可包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内的其他比赛全国一等奖作为考生报考条件。
2019年自主招生的新变化在于多所高校增加了体能测试的部分。就目前公布招生简章的高校而言,仅四川农业大学并未增加该项测试。但体能测试在各高校录取中的作用各有不同。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招生简章中,若考生没能通过体能测试,则无法取得录取资格。而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将体能测试作为衡量考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但不计入总成绩。
此外,各高校的自主招生优惠条件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目前已经公布的各高校中,将录取线从投档线下30分变为20分为主要趋势。西南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则由考生成绩通过一本线变为考生成绩需为投档线下20分以内。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虽然没有进行优惠条件的调整,但最终的入围名额由2018年自主招生计划招生名额的1.5倍变为1.4倍,在名额已经锐减的条件下,这一调整变相提高了对于考生高考成绩的要求。似乎优惠力度降至一本线,将成为历史。
政策导向早有预测
2019年1月4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从招生政策、招生程序和监督管理提出“十严格”要求,严格管控高校自主招生,明确提出“高校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
今年1月7日,i-EDU在《自主招生“急刹车”》中已经对今年自主招生大幅缩招的可能进行了预测。在“宁缺毋滥”的前提下,当时i-EDU文章中就有判断,今年各个学校会更加谨慎,甚至达不到当年招生计划的5%,预计招生计划将缩减至2018年的50%。从目前公布的各高校招生计划来看,基本符合当时的预测。
i-EDU整理发现,2015-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达到83.7万,相比于2017年的60.6万同比增长了38.1%,占高考总人数的比例也在提高,分别为3.08%、5.34%、6.45%、8.89%。也就意味着,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国平均每个高三班级中就有接近10%的学生在筹备自主招生。
有竞争就有市场,2015年起专门针对自主招生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而今年,招生规模缩水50%,招生条件提高,优惠力度减弱的多重降温措施,对于自主招生创新方向的辅导机构而言打击尤为明显,且学科竞赛方向的市场需求将会萎缩。
与初衷相悖,教育公平是核心
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大学挑选在特定领域有专长的学生。从这个角度而言,自主招生是“尖端”学生竞争的市场。而当自主招生的规模逐渐扩大,很多相对 的学生有了进入更高学府的机会。也正是这群相对 的学生,需要培训机构来帮助他们取得较轻松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然而,当国家政策将自主招生归于本质,培训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似乎有待商榷。
自主招生从极少部分人的选拔,演变成几十万人角逐的第二战场,培训机构所做的事情始终是“培优”而不是“培尖”。但今年的变化,对于培训需求而言,一方面“尖端”学生即使不通过培训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硬核奖项”等条件进入自招名单;另一方面,当招生计划收窄之后,大量“打酱油”参与者迅速知难而退,可以预见自招培训市场大量将萎缩。毕竟,教育公平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