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高考的过度期待与保护 就是让教育的内卷更“卷”
一年一度的高考,年年不约,却不期而至。
高考,作为那座通往象牙塔的独木桥,紧张与憧憬交织成复杂的情感,不仅关乎着成百上千万孩子命运的转折,而且牵动全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
为了高考,提前几天便开启静音、静噪模式。
为了高考,相应路段、考点周边进入交通管制。
为了高考,交警指挥送考车辆压线,上线,全部上线。
为了高考,晚上十一点后不准邻居冲洗马桶。
为了高考,下农药毒死池塘里的青蛙。
为了高考,停运几十层楼的电梯,让居民气喘吁吁爬楼梯。
为了高考,交警铁骑风驰电掣为考生取忘记带的准考证。
为了高考,民警现场为考生以神速补办身份证。
为了高考,学校让学生吼楼减压。
为了高考,老师为学生发钱减压。
为了高考,男校长穿旗袍,并声嘶力竭大喊“我今天豁出去了”减压。
为了高考,家长们身着旗袍,手捧向日葵,愿考生旗开得胜,一举夺魁!
……
仅仅因为一场考试,竟花样百出,五花八门,立体般地展示并反映出社会对高考近乎神话般的崇拜。
而其中的一些做派,甚至有撼动公共利益砝码,影响社会生活秩序,触及法制道德准绳,让高考凌驾于一切之上之嫌。
我今天从网上所看到一句话——“地球能否为高考暂歇三日?”
虽是一句戏谑之言,玩味中,却给我们带来诸多启迪与思考。
既要重视高考,坚持高考优先,确保护航高考圆满顺利,又要谨防高考过度期待,过度保护,影响社会机器正常运转,带来全社会对高考神坛的顶礼膜拜,登峰造极,以致于让应试教育轰轰烈烈,愈演愈烈。
同时要尽可能奏响教育改革号角,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人才观和评价体系,让分数不再是唯一,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赛道里跑出加速度,在自己的纬度里纵横驰骋,在自己的天地中灿烂绽放,而不是困于一桥之上的激烈争夺,拼死拼活。
高考,其实就是一场考试,一场普普通通的考试,我们可以重视,但是大可不必如此大肆宣染,兴师动众,草木皆兵。
如果对高考过度期待,过度保护,只会造成高考独木桥的更加塞车与拥堵,让教育的内卷更“卷”,全民的焦虑有增无减。
这在之前的文字中,已有论述。在此我只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看法。
我以为,高考,在考场里的那几个小时,考的不仅仅是生硬的知识点,而且考的是考生有没有积极的心态,有没有稳定的情绪,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有没有一定的抗压、抗挫、抗干扰能力,当然更考的是考生在应考前能不能不慌不忙,从容准备,应考中能不能沉着应对,冷静发挥,应考后能不能淡定优雅,正确对待。
其实,考生的这些分数之外的综合品质,从某种程度上说,比考分的本身还重要。
作为国家需要的是人才,这种人才,不仅仅只有一纸分数,更需要的是,有一纸分数之外的综合品质。
人生不是一马平川,不是铺满鲜花和红地毯,也不是充满掌声和欢笑声,更不是一派祥和宁静,没有一点杂音噪音,如果考生面对一点点杂音噪音,比如一点点车辆鸣笛声、工地施工声、歌舞厅唱歌声,就不能正常发挥,一点点隔壁冲马桶声、电梯上下运行声、池塘青蛙鸣叫声,就睡不着觉,就影响考试,我们且不说这些孩子有没有抗压、抗挫能力,单就抗干扰这一点,就那么脆弱,不堪一击,那么今后他们走向未来人生。
漫漫人生路,如若遇到一点坡坡坎坎、坑坑洼洼、风风雨雨,一点喧哗声、嘈杂声,又怎能一如既往,阔步向前,勇毅前行?
未来的人生路可没有禁噪令,也没有特定的交通管制。
十年磨一剑,十二年寒窗苦读,作为高考这么重要的事儿,在认真备考之后,在即将走向考场的时刻,对于应该已经进入成年的高三学子,对高考的重要性, 认识到位,对与之相关的准备工作,诸如熟悉考场,随身备好、保管好身份证、准考证,按时睡觉,闹钟提醒,不睡过头等等,这些属于常识中的常识,而且相信所有的学校和老师还都作了再三强调与要求,按正常思维,一定不会出差错吧!
然而年年高考都有睡过头,进考场迟到的,走错考场的,忘掉或丢失身份证、准考证的,忘记带笔、带2B的等。
今年高考这些“意外”,更不例外。幸好有“铁骑”驰援,有民警保驾,有人性化助考,才没有误了高考。
更奇葩的是今年西安长安区的一位考生,第一堂开考前便急匆匆找到值勤民警求助,称其忘带身份证。民警紧急带其到最近派出所办理户籍证明。
民警还没来得急喘口气,她又说忘带准考证。民警又马不停蹄带她到酒店去拿准考证。幸运的是,民警在8点55准时将她送到了考场。
我在想,如果这些考生有一天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仍然这样马马虎虎,这样丢三落四,这样没有时间观念,那个时候也许再也没有什么“保驾护航”的了,那么所犯下的主观错误,又该由谁来承担呢?
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难道能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吗?
有人在网上建议,从明年开始,对高考时忘记拿准考证、身份证,以及记错考场、记错考试时间的考生,不给予任何特殊的照顾。
有人认为,对这些考生不计成本的帮助,就是对那些守规矩的考生的最大不公。比如,一个全程用心准备高考,六点就起来坐公交往考点赶的考生,结果却和一个这也忘那也忘,甚至睡过头,但却能享受被警车专程送到考场。这样的竞争,公平吗?
还有人认为,如果说高考是在选拔人才,在选拔的起点,这些考生因为自己的“错”,便被淘汰了,他还有什么资格参加选拔呢?就像一个士兵上战场却忘了带枪一样,他能上场吗?他算是优秀的士兵吗?
这看起来有点残酷,甚至还有点不近情理,但确实还有点道理。
他们所主张的,或许能够更充分体现高考公平,让所有的事情都回归到大众基本的情感认知中,不再让那些奇葩的事,一年又一年地搏击大众的思维,冲击人们的视野。
我觉得, 这些也许更是对教育的一种倒逼。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不能只是应试,只是讲考练,只是一味注重知识点的备考,只是简单地以分数论英雄,也不只是在高考前搞一些“噱头”“炫技”,哗众取宠,博人眼球,诸如发钱减压、吼楼减压、校长穿旗袍减压、家长穿旗袍举向日葵助考等等,而是要指导考生如何面对压力,如何调节情绪,如何调整心态,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注重细节,如何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如何排除干扰,从容淡定应考。
特别是学校教育要通过德育主题、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社团组织、生产劳动、生涯规划等,锻造学生坚强的意志, 培育他们抗压、抗挫、抗干扰的能力,让他们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够高燃斗志,攻克难关,面对任何环境,都能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面对任何挫折,都能够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面对任何压力,都能够沉着冷静,无所畏惧,面对任何低谷,都能够积极进取,挑战自我。
我们的教育有了这些准备和行动,学子们有了这些素质与素养,高考还需要这样的过度期待与保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