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家长可以这样帮助他
发表于2024-04-13 20:08:53
摘要: 原标题:孩子经常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家长可以这样帮助他 急躁、粗心大意是学习的大敌,轻者学习进步慢,重者可能造成学业问题。 案例: 牛牛学习

  原标题:孩子经常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家长可以这样帮助他

  急躁、粗心大意是学习的大敌,轻者学习进步慢,重者可能造成学业问题。

  案例:

  牛牛学习上粗心得不行,经常性地丢三落四,作业本上的错五花八门:

  糊里糊涂地把数字或字写错、字写半边的、没标音调的、句子写一半的、题算了一半漏了一半的、忘记标点符号的、没填最终得数的、忘记写单位和答的、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的、自以为容易匆匆答题的……

  其实所有的都会,聪明劲没问题,就是粗心大意,一天到晚“魂不附体"(他母亲语),忙忙叨叨、毛手毛脚。

  01

  孩子为什么会粗心

  ①注意力不集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力比喻为“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

  如果这座门没有开启或半开半闭,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注意力指标有三个方面:指向性、集中性和转移性。

  指向性是指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特定的目标,而离开了其他目标。例如,老师讲了一个笑话以后,接着讲课,而指向性差的孩子还会想着老师讲的那个笑话。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特定对象上的集中,即全神贯注。

  例如,有的孩子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上课时窗外的鸟叫声、走廊上的脚步声乃至操场上的踢球声都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家里,门铃声、电话声、说话声统统都逃不过他的耳朵,让他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写作业上。

  转移性是指两项目标之间过渡的效率和效果。比如,老师带孩子们复习完语文后,接着复习数学,可有的孩子还停留在语文上。

  粗心与注意力的集中性有密切的关系。

  集中性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受到干扰,就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

  从生理层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岁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数在走路前没有充分爬过的孩子,长大以后都会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因为婴儿在爬行的过程中,发展了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促进大肌肉的运动。同时,在爬行过程中为避免碰到墙或其他阻碍物,婴儿发展出了方向感,还需要手、眼、脑的配合协调一致。

  如果孩子从小运动很少的话,该爬的时候怕磕着,该走的时候待在学步车里,该跑的时候爷爷奶奶牵着怕摔着,该发展的运动知觉就可能都没有发展起来。

  有的孩子上了小学后还不会跳绳,不敢走平衡木;不会抛球;不会翻跟头;身体的协调性差;肌肉力量不足,往往动作笨拙,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动。

  这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觉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从面出现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② 视知觉能力发展失衡

  视知觉不同于视觉。视觉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而视知觉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接收、整理、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从眼到脑是一个复杂的转换过程。

  为什么有的孩子偏偏把69写成96?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

  为什么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了,抄写时却抄错了?

  这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系——

  眼睛能否做定点、动点的跟踪(视觉集中);能否清楚地辨认出两个相似的字(视觉分辨);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视觉记忆);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视、动协调)。

  每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他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视知觉能力落后和粗心有着紧密的联系。

  ③缺乏精加工

  精加工往往是通过对比和辨别进行的。

  一个孩子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见到了韭菜。几天后学校里组织郊游,孩子指着麦苗说:“这是韭菜,我以前见过。”老师拉她来到不远处的蔬菜大棚,说:“这才是韭菜。”孩子说:“怎么麦子和韭菜这么像。”

  在见到麦子之前,孩子对韭菜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在这之后,她就能为了把二者分开而做出精细加工了。

  为了防止粗心,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比较和辨别是重要的。例如,小学生经常分不清“衰”“衷”“哀”三个字。若教他们“横为衰,竖为衷,中间有口诉悲哀”,学生就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了。

  一个五年级孩子的家长说,一些应用题给孩子讲过以后,孩子好像明白了,但只要把数字换一下,就又不会做了。

  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粗心,没把东西放到心里去。其实这个孩子当时的“会”靠的是强记,并没有理解。

  像这样的情况,要从认知的角度去考虑。如果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无法从所学的知识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所学知识不能进入孩子已有的知识结构。

  ④ 思维能力问题造成的审题不明

  思维定式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

  思维定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孩子在计算中思维定式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旧法则干扰新法则,而产生“积累性错误”。

  当计算:420÷42=10,630÷63=10这些口算题后,接着计算440—44时,由于思维定式孩子往往会把减法错算成除法,即:440÷44=10。

  再如,整数加法的法则是“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孩子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却还将末位对齐。

  还有思维单一,逆向思维能力弱。看到文字题:45除以5加上21乘以6的积,和是多少?孩子会列算式:45÷5+21×6。但是如果给孩子式子,让他反过来写成文字题时,就会遇到困难。

  还有的孩子,题目都理解,但在阅读的时候一扫而过,没有按照题意的要求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性理解去做,没有发现题意中一些细节。比如,“除”和“除以";路程应用题中的“走了”和“走到”等,结果造成了偏差。

  ⑤ 概念模糊

  有时,看似简单的粗心背后是概念错误。例如,一个孩子的作业本上是这样写的:0×6=0,0÷6=0,0+6=0,0-6=0。

  当你指出他的错误时,他的解释是:0就是什么也没有,所以任何一个数与0加减乘除结果都是零。

  出错的原因是孩子不理解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含义。

  再比如,求半圆的周长时,一个孩子只算了圆弧的长度,没有加上直径的长度。其实不是他一时疏忽,而是他不理解周长的概念。

  所以,家长和老师还应多多追问孩子犯错误背后的理由,别让粗心的幌子掩盖了问题的真相,错失教育的良机。

  ⑥生活习惯失当

  有的孩子平时生活就大大咧咧,毛手毛脚。作业粗枝大叶,在草稿纸上算对了,但抄到本子上抄错了;还有的草稿纸上的数字排列得乱七八糟,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答案;还有卷面不整洁、涂涂改改也容易造成视觉遗漏。

  因为非智力因素会对认知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使认知活动带上个人的特点和风格。

  一个孩子的房里一团糟,鞋子东一只西一只,他的作业本往往字迹潦草,页面不规整。一个孩子常常丢三落四,做事会凭兴致所至,那么他往往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

  02

  避免儿童急躁与粗心的教育建议

  做事急躁不安,只求速度快,作业与听课马虎,也会影响学业进步。

  急躁、粗心大意是学习的大敌,轻者学习进步慢,重者可能造成学业问题。

  避免急躁与粗心的具体训练方法包括:

  第一,集中注意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心”是可以“二用”的,这叫作注意的分配。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等,都是“一心二用”的例证。

  但是,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即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十分熟练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关系,则同时进行这些活动是有困难的。

  因此,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工作上,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儿童的干扰,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儿童便开始毛毛躁躁,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

  因此,家长应该在儿童学习时给他们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第二,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孩子在学习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问题很容易,按理是 不应该出差错的,可还是出差错了;反之,有些事情比较难,按理说出差错的可能性较大,但粗心的人这时反而不出差错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

  这是因为当人们面对较难的问题时,心理上会比较重视,造成大脑思绪不易受到干扰,因而不易出现差错;反之,对较容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思绪容易受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

  所以,重视任何问题,就不会马虎随便,掉以轻心,而且也能自觉地克服分心现象,从而有助于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第三,保持适度紧张情绪

  常有这样的现象:每当进入考场时暗示自己细心点,可是由于心情紧张,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如:填错答案、看错题目要求、忘做了某些题目等。其实,这种粗心纯粹是由情绪紧张所造成的。

  心理学家Yerkes and Donder(1908)研究显示,智力操作效率与情绪紧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

  当情绪过分紧张,或毫不紧张时,智力操作效率都是最差的;当情绪在中等强度的紧张状态下,智力操作效率往往是最好的。

  因此,保持适度的紧张情绪,也是防止粗心的有效方法。

  第四,教师和家长不插手

  有些教师和家长总怕孩子做错题,一天天坚持给孩子做检查,无形中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做题毫不在意,反正有人检查,错了再改。

  教师和家长应让孩子自己检查,锻炼其能力,克服马虎的毛病。

  第五,培养细心的好习惯

  不管是考试或平时的练习,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做事讲究条理,做完之后要认真核对、验算、检查。

  如果我们长期这样,就会“习惯成自然”。

  第六,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生活,改善家庭环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儿童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

  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有规律,不要打破“陈规”,家里物品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位置。

  在生活上养成了好习惯后,孩子在学习上也会逐渐细心起来。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能减少学习中的粗心。

  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能让孩子变得仔细、有条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表,能让孩子变得有计划、有顺序;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能培养愉悦平和的心境,让孩子做事不骄不躁。这要求家长有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

  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第七,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有了责任心,孩子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马虎。

  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扫地、洗碗、整理自己的玩具等)。

  孩子做得好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得不好,应给予批评,让孩子重新做一次。

  第八,适当调整学习的情绪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和情绪为认知活动提供 背景。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认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缺乏动机,情绪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惚。孩子看电视正在兴头上,却被母亲强行关进房间学习。这时,孩子根本无心学习,因此心不在焉,错误百出。

  很多小学生的四则运算容易出错,把“3”看成“8”,把“+”当成“-”。当你给他指出来时,他会毫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本来会做的。其原因就是题目太简单,无法激发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都不会很难,你与别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动机过于强烈,情绪过于兴奋,则会导致意识狭窄,思维混乱,甚至头脑一片空白。有些孩子平时谨慎用功,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可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好,平时会做的简单题目也会出错,甚至漏答整张试卷。原因就是他太在乎考试,太想考好了。

  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既不要在考前对孩子耳提面命,也不要表现出过高的期待。让孩子把考试当成学习的一部分,怎样学就怎样考,轻松上阵。

  第九,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

  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如写毛笔字、缝纽扣、盘腿打坐、图形仿画、剪圆圈、夹花生、串珠子、对墙打乒乓球、穿针引线、金鸡独立、算二十四点等,这些都能改变孩子急躁的心理,锻炼他的细心程度。

  第十,错误收集法

  将孩子每次作业、考试因马虎做错的题都记录在案,有针对性地分析孩子马虎的原因,让孩子懂得马虎是一种糟糕的习惯。

  这有利于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这也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第十一,告别橡皮

  橡皮是造成马虎的罪魁祸首,孩子做错题一擦了之,久而久之,便养成一种不良习惯。

  家长应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打上“×”,这就会提醒孩子认真一点,想好了再落笔,争取一遍做好。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