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出海办学“历险记”:起步难盈利更难 易成“失败案例”
发表于2024-04-08 23:00:53
摘要: 原标题:民办教育出海办学历险记:起步难盈利更难 易成失败案例 学费上涨、外教流失、招生困难、学校关停国际化学校发展的新时期面临诸多阵痛与求

  原标题:民办教育出海办学“历险记”:起步难盈利更难 易成“失败案例” 

  学费上涨、外教流失、招生困难、学校关停……国际化学校发展的新时期面临诸多阵痛与求生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把求学的目光转向海外,一些国内的民办教育集团也迈开“出海办学”的步伐。有政策支持,有市场需求,有发展契机也有无数风险。那些出海办学的挑战者们如今怎么样了?

  01 出海办学“坐标轴”暗藏大量市场需求

  “出海办学”主要包括政府支持办学和民办集团自主办学两条路线。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监事长马学雷认为,“出海办学”模式可以根据坐标轴划分。纵轴上,分教育属性、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横轴上,是不同类型的目标学生群体,主要包括在当地的中国学生,当地本土学生,当地有意来中国读大学的本土学生及身在中国想出国读中小学的学生。

  “纵横轴形成坐标,基本能给学校定位。只有定位好,才能有稳定生源,解决生存问题。”马学雷说。

  近年来,国内一批知名国际教育集团纷纷走出国门办学。比如,世外教育集团在美国开设泉谷分校,阿德科特教育集团开设马来西亚分校。“出海办学”在近几年掀起了一波“小高潮”。根据顶思数据研究,从2006年到2022年初,共有43起中国教育集团收购海外教育集团、学校或独立开设学校的事件。从地域分布上看,其中53%集中在英国,美国占16%,加拿大9%,澳大利亚4%。近年来,东南亚也开始越来越活跃,其中泰国6%,新加坡、马来西亚分别占4%。

  从整体上看,民间资本教育出海主要集中在英美发达国家,同时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市场。

  资深国际教育从业人士Cecilia认为,从品牌上看,中国民办教育“出海”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中方收购某海外教育品牌,成为其在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代理商”,布局全球校园战略,比如阿德科特品牌,在继中国的几所学校之外,最近已经在运营马来西亚校区;

  第二种是自有品牌海外扩张,比如中国土生土长的民办教育品牌枫叶教育在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有“枫叶”品牌的国际学校;

  第三种是一些国际教育品牌通过自己控制的公司,直接在海外输出品牌、办学,过程中与中国本地教育集团合作,比如马来西亚的嘉德圣玛丽森林城市学校,即是由美国嘉德圣玛丽学校与博实乐教育(前身为碧桂园教育)合作办学。

  马学雷认为,当前正是出海办学的好时机。各方面条件逐渐成熟,尤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资企业越来越多,当地华人教育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他们本土学生也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国民间教育集团有30年的国际化学校运营管理历史,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方法,建造高标准的硬件设施,提高当地教育教学质量,满足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后的差异化教育需求,正当其时。”马学雷在迪拜进行参访时,看到印度民间教育团体在当地办起多所国际化学校,依托欧美品牌,采用欧美课程,和中国民间教育出海的模式有相似性。

  ▲马学雷(中间)率民办教育同仁海外考察

  02 反思“出海办学”不幸案例,考验输出能力

  出海办学是一条“康庄大道”还是布满荆棘?Cecilia认为,海外办学最重要的是有向海外输出的能力,包括学术系统的移植和输出、管理能力、全球资源的共享与协作等。考察市场时,要看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老百姓对国际教育的认知和接受水平,另外要看当地是否还有空间容纳一所新学校。

  Cecilia曾参与过一个海外办学的“不幸案例”。“这是一个美国教育品牌,进军中国后选址华东区教育高地城市,后因中美双方相处不和谐愤然退出中国,退而求其次来到东南亚。对这个略显情绪化‘分手’,双方都后悔了,尤其是美方和其控制的中国公司。主要原因是,学校陷入‘运营危机’。一来学校占地面积大,但学生数量少,营收乏力;二来中国代理公司认为,招聘的当地团队安于现状,不够勤奋拼命,团队产出和效率不高。”Cecilia称,该美方学校品牌在美国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优质学校,成绩斐然,但欠缺对外输出能力。

  “这个品牌当时落地中国时,美方指派的校长在干预招生时发生了一件‘奇闻’。当时已经招了26个女生,21个男生,校长竟然对暂时的女多男少的情况非常慌张,紧急下令停止招女生,增加男生比例,否则性别失衡。”Cecilia回忆,当时招生团队非常愕然。

  在Cecilia看来,在品牌海外输出上,英国比美国更成熟。“美国要天价品牌费,自认为品质遥遥领先,但是管理能力并不强。”据顶思了解,这所转战东南亚的美国学校再次与新合作方“闹分手”,学校正面临重新调整。

  Cecilia强调,中国民办教育集团出海办学同样要具备专业输出能力,如果出现类似“办学合作双方矛盾重重”“校长水土不服”等问题,说明学校运营管理能力不稳定。

  近年来,随着国内国际化学校出现学费上涨、外教流失、学校关停等问题,不少中国家庭前往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寻求国际教育的“替代方案”,媒体上屡现相关报道。不少海外办学者也有意瞄准这部分家庭,尤其是大湾区的学生。

  “为了追求性价比去东南亚读书的家庭,通常是妈妈全职陪读,爸爸在国内打拼,这样给家庭稳定带来了一定威胁。海外陪读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容易的决定。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群体是有限的。”在Cecilia看来,出海办学完全面向中国招生是不明智的,有风险。

  03 海外办学“灵魂三问”,起步难盈利更难

  去年11月,雅力教育集团官宣“阿德科特马来西亚校区”启动。在东南亚市场上,泰国已经逐渐饱和,马来西亚会是出海办学的“新蓝海”吗?(以下内容整合引用自“新学说”相关文章)

  雅力教育集团总裁胡靖在公开演讲中分享办学实践与思考时提到,2012年,马来西亚国际化学校有108所,现在有239所,加上英文授课类型的学校总共达到了338所。相较于3000多万的人口,马来西亚的国际化学校已经比较饱和。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20年前,很多台资产企业到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去开办工厂,衍生很多台商子女学校,但十年后,台商纷纷撤离,东南亚很多学校也因失去生源而倒闭。因此,如果要出海办学,一定要占有本土市场,以招本土的学生为主。”胡靖表示,早期有一些在海外办的学校,主要为中国学生服务,到了今天,一定要调整这个思维,办面向本土学生的学校。

  胡靖认为,马来西亚教育出海面临重重挑战,前中后期各有难点。比如,前期,要选择出海的国家,考虑资源如何拓展,从哪里寻找办学标地,是自己单独办学还是要跟合作方一起去办?政府的关系如何构架?去收购还是自己投资?这是一个系列的工作。中期难度主要在于政府审批、资金出境、团队招聘等问题上。后期难点集中于学校发展规划、文化适配性、品牌建设、团队稳定等层面上。

  在胡靖看来,出海前有三问——

  为什么出海?很多同行选择教育出海是因为国内发展空间有限,这是真实存在的,但不应该是一个答案。要先在中国证明自己的成功,然后再出海。

  为什么能出海?这就要展现办学集团或学校的独特核心竞争力。

  出海为何?也就是说,出海要有一个很现实的、接地气的目标。

  “客观来讲,出海办学很难,想盈利更难。在马来西亚,高中学费最高也才到15万人民币,小学最低也就6、7万人民币,而学校里纯白人外教的比例要占到六成七成以上。运营成本远高于国内。盈利是有难度的。”胡靖强调,出海前这三问,一定要问明白。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