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进厂接班,一场新追风
发表于2023-12-17 20:22:09
摘要: 原标题:二代进厂接班,一场新追风 一、向上管理 为了抢到货,小王和父母大哭了一场。 在鄂尔多斯,25岁的小王家有一个羊绒服装厂,20台德国机器24小

  原标题:“二代”进厂接班,一场新追风

  一、向上管理

  为了抢到货,小王和父母大哭了一场。

  在鄂尔多斯,25岁的小王家有一个羊绒服装厂,20台德国机器24小时不间断制造,每天都有上万件新制作的成衣被摆放在架子上,到处都是羊绒制品,开衫、帽衫、打底背心、再到裤子、帽子和袜子,叠堆在一起。

  11月初的晚上10点,小王刚刚从自家的工厂干完活儿,又一次提出想把家里工厂的基础款放在社交平台上卖卖,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想到社交平台上的催单,和自己明明立了“厂二代”人设,却上架不了一件产品,小王觉得自己既对不起粉丝的期待,在社交媒体折腾出来的事情也没能得到父母的认可,还没等走到家,就蹲在马路上哭了。

  大哭特哭。一个月后,小王还忍不住自嘲当天的失态,并称为了“抢货”,甚至没去参加几日后的公务员考试。

  一切源于小王在社交媒体上写的笔记。

  2023年11月,小王用社交账号发了条笔记,内容是回忆爸爸在2017年研发的一条莫代尔羊绒裤,彼时还是高中生的小王,为家里的厂制作了第一张宣传海报,时隔5年再看,她的评价是:“狠狠稚嫩”,但一直被很多客户采用,几分傲娇在不经意间冒出了头。

  很快,要链接的评论就出现了,紧接着是“怎么买”的私信堆了一千多条,粉丝也在一天内破百。爆款带来了流量和顾客,小王身后的工厂却“掉了链子”:无货可卖。

  “只是几百个人关注,哪里真的会有什么订单?”

  父亲难以相信,一篇只有几十个字,“随便写写”的笔记真的会带来生意,这也不是他和妻子熟悉的场子——从90年代开始,小王的父母就在鄂尔多斯开厂,只做传统的代加工和批发,客人要亲自飞来鄂尔多斯的工厂里考察过才会下单,一个订单上百件成衣起步。相比之下,互联网上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在两位老板的眼中显得不那么可靠。

  更根本的原因是工厂人手不够。

  尽管“双11”期间,羊绒市场才在销售端火热起来,但大商家通常会提前3——6个月向工厂下部分单。国庆后,工厂既要为这部分订单做最后的冲刺,还要接受客户们的临时加单,同时将部分研发出的新款做成电子册,发给老客户们做参考。

  “乱成了一锅粥。”每到“双11”到来前,小王的爸爸都要一边干活儿,一边抱怨着干不完活儿。前些年,小王在国外读书帮不上忙,今年毕业回国,也被“薅”回了家帮忙——在10月进厂前,小王原本在鄂尔多斯的一家国企实习,还报名了11月的公务员考试。

  但最终,小王辞掉了国企的工作,也没去考公务员,每天晚上10点能从厂子里回家,能算是早下班。那场大哭之后,小王的父母从紧张的库存中挤出了几十件货给小王上链接。

  与工厂沟通和认可,是“厂二代”们接班的第一课,套用现在更时髦的词,那得叫向上管理。但有时候管来管去,他们发现,只有父母在配合自己的表演。

  与毕业当年就回厂的小王不同,33岁的Kiki在2022年回宁波慈溪接鞋厂前,在北京有过6年的互联网大厂和新消费品工作经验,回家接厂的直接原因是,原本担任厂长的妈妈患上了癌症,手术后需要安心休养,但放心不下工厂的妈妈,总是会偷偷溜去厂里干活儿。

  为了能让妈妈安心养病,Kiki辞掉了工作回家接厂。最初,她信心满满,打算对自家的厂子进行一番互联网化改革,比如给库存贴标签,以便所有工作人员能看立刻知道货物的用途——在Kiki过去的工作经验中,这是最基本的工作习惯。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