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进入“杂食”时代
发表于2023-05-31 19:40:37
摘要: 原标题:研学,进入杂食时代 在我的家乡云南,有一处叫大滚锅的景点,直径6米多的硫磺塘,水温接近100度,响声震耳,蒸汽冲天,据说老牛掉进去都会

  原标题:研学,进入“杂食”时代

  在我的家乡云南,有一处叫大滚锅的景点,直径6米多的硫磺塘,水温接近100度,响声震耳,蒸汽冲天,据说老牛掉进去都会化掉。人们把鸡蛋、土豆、花生、米菜各种食材埋进周围的土坑,立等可食。

  可以与之类比的是2023年暑期档的研学市场。

mmexport1685443280885.jpg

  有人统计过,国内的研学企业多达87770家,也有人说活跃的至少5万家,主要分布在湖南、北京、广东、山东、江苏等地,这里面还不包括各类的培训机构、文化中心、公园景区,凡是有点儿能力的机构都打算分上一杯羹。朋友圈、电梯间充斥着各类研学项目的广告,连小区楼下的幼儿园都贴出了独立开发的夏令营广告。氛围已经拉满,一场抢人大战迫不及待上演。

  暑假未至,研学市场像淄博烧烤一样,火了。

  有统计,2019年研学旅行人数为480万人次,2021年达到494万人次,2022年突破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今年4月,研学第一梯队“世纪明德”发布月度数据:30天内为超60000人次提供了研学服务,日均流量2000。5月,“南宁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再爆新数据:广西省1月至4月共接待研学310万人次,比2022年全年还多110万。按这个数据推测,2023年单广西一省,或将突破1000万人次。

  再看新手上路的情况。2019年注册的研学机构最多,占到六分之一;进入2023年,人们倒是谨慎了很多,新注册2257家,是过去八年中最少的一年。但另一边,入局研学市场的玩家更多元化了,一些过去会把学生委托给专门机构的幼儿园、培训机构亲自下场,纷纷打出了有原创标签的自有研学项目,各类起死回生的古城、酒店、景区、旅行社也忙不迭翻新出专门针对儿童、亲子的研学课程。

  随着旅游业前一阶段的井喷式恢复和报复性增长,面对教育双减政策的进一步发酵,从业者对于研学市场重新点燃起渴望。

  然而,热闹之下,从来都是犹疑之时。

  政策红利加持,研学市场扩容

  什么是研学?政策制定者和市场从未停止刷新答案。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明确为“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对研学的组织方、组织形式做了明确规定。

  2017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活动目标,框定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主要方式。

  随着各省市地方政策的不断细化,研学的内涵也在进一步延展。

  2018年4月,安徽省提出,全省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类型多样、效果明显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同年7月,浙江省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中增加“家庭亲子旅行”一项。

  2021年,81所院校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18万人申报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022年6月,人社部将研学旅行指导师列入新职业。

  进入2023年,文旅牵头的研学相关政策强势出台。比如,广东省推出“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支持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等加大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个性化、集聚性旅游消费”。

  厦门市印发“关于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平稳向好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大中专院校、社会组织、家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支持旅行社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将研学旅行作为拉动内需、促活经济的新业态。

  这些变化只是行业的冰上一角。与此同时,研学旅行对象、出行时间、组织方都在发生变化。

  研学对象范围由中小学生扩增到学龄前儿童、大学生、成年人、老年人等泛群体;研学出行时间包括并不限于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研学的组织方不仅仅是学校,还延展到家长、教培机构、旅行社、公益组织、博物馆、景区……

  现实就是,一方面,大量新手上路;另一方面,老牌机构急着回血。

  暑假前夕的研学赛道,显得格外拥堵。

  数字化场景开启“预制菜”模式

  有一个共识:都2023年了,谁还不知道ChatGPT就彻底“OUT”了。研学市场还没有真正踏足数字化,就面临着向智能化跃进的新浪潮。

  相比于一些小众路线,规模化出行的研学群体人数多,价格低。很多企业选择了“旅游”打底,融合“教育”这个难度等级,门槛降下来了,麻烦在于内容,渠道、招生、交通食宿、成本样样都要考虑。与它相对应的小规模研学团则实行精细化服务,价格高,主打特色体验和内容稀缺性,最大的难点是找到目标用户并完成交付。

  对于企业而言,要么做特色,要么做规模,而无论是精于内容的特色还是高度依赖标准化的规模,对于参与研学的玩家而言,都会形成一道道壁垒。这道壁垒是把自己关在门外还是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需要抛开传统思维,寻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科技”与“狠活”。

  在刚刚过去的由芥末堆和校长邦联合主办的“中国素质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上,“蚂蚁队长”创始人孙显阳带来了他的研学新产品“行走的啃书娃”。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