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前教育改革这十年:“入园难”、“入园贵”是如何消失的
教育部4月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成就。
十年前,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严峻,加快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愈加迫切。事实上,所谓“入园难”是“入公办园难”,各地公办教育资源短缺,“入园贵”是“入优质民办园贵”。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治本之策,是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持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50%、坚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85%、坚持大力发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促进了公益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的大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围绕破解“入园难”,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确保“有园上”。十年来,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迅速增加,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加12.8万所,增长了76.8%,有力保障了不断增加的适龄幼儿入园需求。毛入园率持续快速提高,2021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4805.2万人,比2011年增加1380.8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增长了25.8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中西部和农村发展最快,全国新增的幼儿园,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60%左右分布在农村。十年间毛入园率增长幅度超过30%的13个省份都在中西部,“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入园率显著提高,甘肃临夏州从15.8%增长到95.5%,云南怒江州从25.6%增长到90.01%,学前教育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吕玉刚介绍,围绕破解“入园贵”,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实现“上得起”。十年来,资源结构发生格局性变化,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其中公办园12.8万所,比2011年增长了149.7%,充分发挥了公办园兜底线、保基本、平抑收费、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普惠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7.8%,比2016年增长20.5个百分点(2016年开始统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其中12个省份超过90%,有效保障了绝大数幼儿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完善,2021年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6%,每个乡镇基本办有一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适应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大城镇普惠性资源,特别是全面开展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共治理2万多所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学位416万个。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入园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