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民大学的这组数据,告诉你真实的教育焦虑 以及“双减”前后的区别
“双减”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与初中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具体情况怎样?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全国各地落实“双减”的成效如何?
从2013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组织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对分布在全国21个省级单位的112所初中、200所小学的4万多名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学校领导就基础教育领域里的广泛议题进行了持续调查。今年暑假期间和秋季学期开学以后,就“双减”工作的落实情况又展开了专题调查,让我们看看数据怎么说。
01
只有31.4%的家长表示能接受子女
在初中毕业后分流去职业学校
近几年的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中,有42.2%希望子女能读到硕士及以上学历,希望子女读到本科的有53.5%,两者合计95.7%,这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容量有着不小的差距。只有31.4%的家长表示,接受子女在初中毕业后分流去职业学校。
在对子女教育充满较高期望的同时,广大家长还表现出高度的教育焦虑。小学和初中生的家长们有:
84.1%的家长,同意“孩子受到全面且良好的教育,是将来应对激烈社会竞争的最有效手段”的说法 ;
82.1%的家长,同意“小学或中学能否上好的学校,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关键”;
54.6%的家长,同意“家长需要尽一切可能为孩子提供条件,至少不能比其他大多数孩子差”;
54.5%的家长,同意“孩子如果考不上好的大学,成功概率会大大降低”;
47.6%的家长,同意“家长为子女教育投入再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不过分”;
46.1%的家长,同意“孩子教育上的成功都需要以牺牲一定当前的快乐为代价”;
22.3%的家长,认为“孩子比周围多数孩子的表现差,对家长来说是非常难堪的事”;
21.8%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是家长对子女教育失败的表现”。
整体上,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们,对子女教育期望和教育焦虑普遍处于高位,并直接转化成了对子女学习要求和校外培训的压力。
02
“双减”前,2021年春季学期有48.1%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参加了学科类校外培训,50.8%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参加过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班或请过家教
上图数据为在“双减”工作全面落实之前的2021年春季学期,学生课后完成书面作业的平均时间(单位:小时)。这显然与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减负目标存在差距。
过重的作业负担,造成对学生体育运动时间、社交娱乐时间、甚至睡眠时间等其他类型生活时间的挤压,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春季学期,有48.1%的小学和初中生参加了学科类校外培训,包括参加校外培训班或者请家教,并且从小学到初中,随着年级增长,学生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比率也持续提高:
学生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比率
初中阶段,学生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比率超过一半,逐年级增长,七到九年级分别为54.6%,55.4%,56.6%。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除了51.9%的没有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以外,有17.8%参加了一门学科类校外培训,16.8%参加了两门学科类校外培训,13.6%参加了三门及以上的学科类校外培训。这些近半数的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平均每周花费时间4小时,学期学费支出平均为7341元。
在体育、音乐、美术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方面,2021年春季学期,50.8%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参加过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班或请过家教。这部分学生平均每周花费时间3.9小时,学期支出平均为6328元。不同于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参与率随年级增长而升高的趋势,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呈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快速下降的趋势。
学生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比例
这样一增一减两种趋势,使得在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随着年级的增长日益呈现出以学科类培训为主的格局。
调查数据显示,在2020全年,家中有小学生及初中生的家庭在子女校外培训方面的支出平均为21487元,中位数支出为10000元,平均占家庭在2020年总收入的15.3%,有25.1%的家庭子女校外培训支出达到或超过家庭总收入20%,10.3%的家庭子女校外培训支出达到或超过了家庭总收入的30%。
校外培训,不仅是学生和家长在时间和精力上的负担,对家庭的支出也是一个较重的负担。
03
“双减”后,2021年秋季学期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小学和初中生为21.7%,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比率为38.9%
进入“双减”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的2021年秋季学期,数据显示,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小学和初中生为21.7%,比春季参与率下降了26个百分点。这一部分学生平均每周用时5.4小时,人均学期支出7326元。
与上学期相比,平均每周用时增加了1.4小时,而人均学期支出减少了15元,这说明“双减”的落实,显著减少了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学生的数量,降低了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收费,减轻了家长负担。
2021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比率为38.9%,与上学期相比下降了10.9个百分点。这一部分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周用时3.8小时,比上学期少0.1小时;学期支出5600元,比上学期减少了728元。
在时间和支出上与上学期相比都有所下降,但支出下降的比率更大,再一次体现出“双减”工作的落实不仅降低了校外培训的参与率,同时也推动了校外培训收费水平的下降。
“双减”前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情况的变化
04
大多数家长赞成政府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举措,超七成的家长对学校本学期提供的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政府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举措,小学和初中家长赞成比例
在政府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各项具体规定中,家长对于“校外或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晚九点”这条规定的支持度 ,达83.6%;“线上培训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不良学习方法”,支持度为78.1%;
“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支持度为66.6%;“学科类培训机构必须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支持度66.4%,而“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的支持度为62.2%;对“严禁校外培训提供境外教育课程”这条规定的支持度仍有55.4%。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提供课后服务,是贯彻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调查显示,2021年秋季学期,全国65.6%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这部分学校中有44.5%的是本学期第一次提供课后服务。对于家长接孩子有困难的学生,58.3%的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另有19.6%的学校课后服务有第三方机构和个人参与。
在课后服务的内容上,86.4%的学校组织完成课后作业,79.6%的学校安排学生自主阅读,68.6%的学校开展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60.2%的学校组织科普活动,58.2%的学校组织社团活动。调查中也有14.4%家长反映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存在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的现象。
对于子女所在学校本学期的课后服务,家长满意度
05
形成合力,确保“双减”工作的持续深入进行,让基础教育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回归其本质
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以来的调研数据看,全国各地在落实“双减”工作上取得了切实的成效。同时,对于在我国落实“双减”任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无论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还是在对被国际上称为“影子教育”的校外培训的治理上,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走过弯路,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双减”工作的深化和持续,需要对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危害有深刻清醒的认识:
第一,是校外培训的过度无序发展挤压了学校教育,影响了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应有的功能,破坏了教育公平。
第二,过重的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导致将学业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综合能力、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的培育和发展。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数据显示,在初中九年级时,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为15.2%,近视患病率为66.4%,疑似抑郁率为13.6%,对这些应予以高度重视。
第三,导致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投入上的恶性竞争,但是对学生最基本能力的提升没有明确效果。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数据显示,校外培训只是提高了学生部分学科考试的成绩,而与学生基本认知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与提升没有相关性。
所以,政府各部门、学校、家庭、各相关社会力量应形成合力,确保“双减”工作的持续深入进行,让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回归其本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