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届大学生花钱有多狠 新一波的大学生即将开启新生活
眼下正是开学季,新一波的大学生即将开启新生活。
大学是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型期,学生们往往可以在这个时候拿到自由支配的第一笔大钱——“生活费”,而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习惯,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此前,浙江一位妈妈每月给1200元生活费却被女儿怼问“是否是亲生”一事引发争议。2019年,还有一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女生称母亲之前给的2000元生活费捉襟见肘,希望能将每月的生活费提高到4500元,但最终遭到了母亲的拒绝。
大学生为什么会觉得生活费不够花?钱都花在哪儿了?
深燃就这些话题和7位“高消费”的在校学生聊了聊,其实,基本的吃喝用度花不了多少钱,大部分人将更多的生活费投入到了自己的爱好上,包括追星、买动漫周边、买盲盒、玩剧本杀、旅游等等。比如,有人最多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花了一万元买动漫周边。
而买衣服、买护肤品也是大学生们大一重要开支,有些人热爱买潮牌、 ,有人为此甚至开通了花呗分期付款。
在大学期间,人情消费是必不可少的,有学生为了交朋友,一晚上吃饭蹦迪能花费上千元;有学生因为恋爱而花销陡增,每顿饭都得花费三四百元。
钱不够的时候,除了伸手向家长要之外,不少大学生们也会自食其力兼职赚钱养活自己,有人甚至最多接了6项兼职。
在这些学生眼中,大学期间没必要铺张浪费,但是也不应该特别委屈自己。当然,更多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意识到父母赚钱不容易,花钱需理性。
爸妈平均每月给我七八百,不知道我最忙时接了六份兼职
林晨 | 25岁研究生在读
我一直都是在北京读书,大三之前一个月花销4000多:仅吃饭这一项,每个月差不多花2000元;谈恋爱和男朋友出去玩、给闺蜜朋友买礼物、参加学校社团的聚会,这些花销平均每个月也需要1000多元;我对化妆品、衣服要求不是很高,但唯独对口红没有抵抗力,有次看上了一支800元的口红,我毫不犹豫就拿下了,这块儿平均每个月也需要1000元左右。
到了大三、大四花钱更多,当时我搬到学校附近租房住,每个月得在房租水电上支出2500元。我还养了只狗,一个月平均下来也得花1500元左右。单是这些固定支出就增加了4000元,每个月花销已经高达七八千甚至上万。
我觉得我的花费应该算是中等水平,没有铺张浪费或者追求 ,也没有特别委屈自己。
不过,我父母给我的生活费并不多。我们家庭年收入大概五六十万,父母不会定期给我打生活费,而是想起来才给我转点钱,比如过年给我转三四千,接下来好几个月就不会再给我钱了,平均下来每个月也就七八百。在我们家的家庭教育下,我一直有个观念:父母的钱是他们的,不是我的,所以我不会主动跟他们要钱。
父母给的零花钱远远不够开支,那就只能自己赚了。从大一开始,我就做兼职,做家教是最基础的,我送过外卖、在双十一时去快递站分拣过快递、做过游戏陪玩,甚至还接了晚上帮别人遛狗的活。
最忙的时候,我接了六个兼职。早上五六点就起来翻译文章,七八点去上课,中午接送外卖的单子,下午下课后去培训机构带班,晚上回来帮别人遛狗,一直忙到十一二点,周末还会带旅游团、做家教。我的收入每个月能达到五六千左右,多的时候近万元。
现在读研究生,父母不会再给我生活费了,不过我也不会像以前那么拼。我现在每个月在学校工作的工资有1500元左右,开的淘宝店每个月能赚一两千,再加上周末的家教,就已经能覆盖所有支出了。
最多一年花了近八万,其中三万是在追星
季莹 | 22岁研一学生
我是在北京上的大学,上大学是个人消费的一个分水岭。高中的时候,衣食住行基本都是在学校内部解决,没太多额外花销。但上了大学之后,各种五花八门的消费项目就来了。
我没有仔细算过账,但每个月的花销四五千应该是有的,多的时候一个月花了一万多。最基本的项目——日常吃饭、聚会、买衣服、买化妆品、交通费等等,这些加起来每个月至少得有两三千。
这些还只是常规消费,真正的大头是一些演唱会门票。我从大学开始追星,有一个男团我特别喜欢,他们的演唱会我基本每场都会参加。但其实,钱还主要不是花在票价上,而是黄牛和交通费。在北京,演唱会门票根本不可能通过正常渠道买到。通过黄牛买票,一张票至少得花四五千。在国外的相对好买一些,但位置靠前的票价依然得好几千,而且要自己承担往返交通和住宿费。前年有一场在韩国的演唱会,我去参加了,来回两天,我花了接近一万块钱。
所以我每个月的花费额度是变动的。只要是有演唱会,这个月肯定是严重超标的。而且有时候我还会参加签售会,粉丝们集资买专辑,有时候为了支持偶像一次买几十张专辑,一趟下来也会花一两千。
上大学期间,花费最多的一年,我花了近八万,其中三万是追星。我在北京的同学都挺有钱,很多人都有车,日常用的东西都是 ,还有同学收藏潮鞋,我的消费水平应该也就算中等。
家里人对我的消费也不怎么管,也不是每个月定期给生活费。一般是我需要钱了,就跟我妈撒娇,我妈直接就打钱过来了。家里人也知道北京生活成本高,但我估计她也没算过账,不知道我把钱花哪儿了。我猜,如果她知道我花好几千块钱买一张门票,估计她也不会这么干脆地打钱了。
但我不会去借钱,大二开始我做过一些实习,挣了点生活费。现在上研究生了,不像大学时候那样冲动了,在花钱的时候,会斟酌一下花得值不值。另外最近饭圈被打击,一些不是非常有必要的演唱会我也不参加了。这部分的花销应该能省下来。
月生活费上万元,有时跟风买 品
四季 | 20岁大三学生
我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读商业分析,现在大三,一个月生活费算下来差不多2400美金,换算成人民币大概1万5左右,算是正常中产阶级留学生的消费水平了。生活费有一半左右是固定的房租水电开销,而日常的花销都是刷信用卡,没有限额。
我生活中,最大的开支应该是出去旅游。有一次和同学去滑雪,几个人租了一个滑雪区的房子,算上机票、酒店、吃饭、租雪具等等,每人一趟花了1万多人民币。
平时买衣服、买化妆品基本百元起刷,看起来每一笔都很小,结果刷着刷着就少掉很多钱。看到周围的同学都用LV、GUCCI这类的 品,自己也盲目地跟着去买过一些,但大多数买的还是正常的潮牌。
我最近在整理东西,发现光在国外衣柜里就有将近二十多双运动鞋,还有很多衣服吊牌都还没拆,当然,现在也不会穿了,还是有点浪费吧。
谈恋爱的花销也确实不小。逢年过节、纪念日、生日都要送对方礼物。有次生日,我给男友买了一双球鞋大概花了4000元,后来还觉得不太够,又跑去商场,买了大概一千多块的香水。当然,男朋友在我生日的时候送了我一条将近2万元的项链,想想是觉得有点离谱了。
我会在寒暑假在国内找实习,也去腾讯、抖音这些互联网大厂实习过,一个月工资大概4000元。当然,和我每个月的生活开支相比,实习赚的钱只能算是小钱。
家里计划每月给我3000元,我连续四个月都花一万二
赫利 | 20岁 大三学生
我在沈阳上的大学,刚开始家里人给我规划的生活费是3000元/月,结果大一前四个月我每个月的花费都达到了一万二。
那时候刚上大学,大家开始交朋友,相约出去玩。一般的操作是先出去吃饭,之后再去蹦会儿迪。不少地方都有 消费,所以出去玩不花钱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一晚上人均消费差不多在1000元左右。有一段时间我们几乎每两天出去玩一次。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一群人一晚上花了1万多,之后再AA。
后来因为疫情封校了,在学校吃饭确实花不了太多钱,一天差不多50块钱,一个月只是吃饭和简单的花费可能2000多元也就够了。我的花销大头还是出去吃饭、玩,再就是买衣服、鞋、玩具等等。现在我每个月的花费平均在5000-6000元。
我是体育专业,健身也需要一些能量补给,另外我学的是滑雪,需要雪板、头盔、眼镜等学具,雪板和头盔基本上都是两三千元。
我也玩乐高、盲盒,也会买一些手办。上学期我买了个音箱2600元。这些东西具体到每个月花多少也不太好统计,我买什么主要看心情,喜欢就买。
我们家家庭年收入大约30万,家里人对我算是比较宽松的。钱花完后主要是跟家里要,有时候家人也不给,不给我就忍着不花。
实际上,我上高中时候的生活环境普遍消费比较高,上了大学以后周围的环境普遍是低消费水平。现在,身边不少同学每个月花两三千,这对我有一些影响,我感觉自己该省钱了,大家都很节俭很励志,我也不能这样。
为了搞钱,我卖过一段时间羽绒服,也找了其他同学跟我一起做,最后赚了5000块钱。我也曾经想过跟人合伙开一个改鞋的店,教爱玩鞋的人用自己的创意改鞋,但后来因为疫情没做成。
体育方面我对赛事感兴趣,但是目前以我的年龄和体育环境,参加赛事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我可能在对待专业上不是特别积极,未来滑雪只是作为我的兴趣爱好。将来可能还是想创业,跟人合伙做点生意。
在“富婆”称号里迷失过,曾一口气花1万多买动漫周边
王菜菜 | 21岁大一学生
我本来是在悉尼留学,不过因为疫情出不去了,现在在国内读网课,在家吃住,一个月的零花钱4000多元。
我的消费观念是想买什么就买,生活费基本都花在了爱好上:比如玩剧本杀,一两周就去玩一次;看漫展,7月因为去上海参加China Joy(互动娱乐展)和Wonder Festival(手办模型展),花了1万多;还有买各种娃娃,买“谷”(指买动漫周边),各种游戏充值、直播打赏。
这两天我喜欢上了喝奶茶,和姐姐两天就把一箱奶茶喝完了。我喜欢这种“我想要,现在就能要”的生活节奏。
其实我现在的消费观刚建立没多久。小时候家里情况一般,为了画画的爱好,买五毛的白色本子就是极限了,没有彩笔,天天只能画黑白的画。后来家里富裕了,这些经历让我有钱不敢花,觉得没有安全感,一度过得很像“守财奴”。我一度还想办法在网上搞钱。但当时真的太累了,每天除了上课写作业,还要额外花3小时搞钱。
后来,我意识到既然我家境殷实,那么我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好好享受生活,打开眼界,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我甚至觉得,相比于攒钱,花钱对我的提升更大。比如接触了这么多剧本杀、密室逃脱,我想过怎么在里面找商机,知道韭菜被收割的1000种方法。
想开了之后,我零花钱不够花时就直接找父母要。这期间也有点小迷失过,在一些小众圈子里,大家有时候会形成一种“你越喜欢,你就应该要花越多钱”的心理。加上我的消费是比一些学生要高一些的,所以朋友们会调侃式地叫我“富婆”。有次,我一口气花了1万多买谷,花着花着才发现自己没钱了。
有一次去云南旅游,我看着同旅行团的人被一些很不必要的理由诱导消费,更加意识到环境能给人带来的影响。从那次以后,我就觉得消费应该尊重自己的想法,因为自己喜欢、需要而买,而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
最爱买大几千元的AJ,必要时会用花呗
桃子 | 20岁 大二学生
我在辽宁上学,二线城市,物价不算高。家里固定给我3000元,我自己会做一些小兼职赚点零花钱,淘宝寄拍、帮人“刷单”、外出演出等等都尝试过,再算上家里老人偶尔偷偷给我发的红包,一个月基本能花掉4000块。
上大学没有攒钱的需求,生活开销也很省,平时吃饭去食堂或者订外卖都不贵,所以会省下很多钱来花。我自己的观念是,日常生活类开销少,我就多消费,日常生活开销多,就少网购。
开销最大的是衣服和鞋子,尤其是我特别喜欢买鞋子。有一段时间痴迷AJ,那些溢价到数千的我也买过几双,便宜的不会买,因为便宜的AJ不是热门款,穿着也没意思。说实话,穿AJ的都是图个显摆,谁会从实用主义角度看AJ呢?
我还买过一些设计师店铺的鞋子。这些鞋子也很贵,但是想到花钱就是为了买个设计,心里就舒服多了,而且穿出去不会撞款,上课还有同学过来问链接。
有时候,我想买太贵的东西又买不起的话,会用一下花呗分期。一千多块钱的靴子分期12个月,相当于我一个月也就投入了100多块钱,但这双靴子我能穿好几年,这么算下来,我觉得这笔投资是值得的。
至于有学生觉得一个月4000元的生活费不够花,其实很好理解。现在网购这么发达,种草博主也多,还有李佳琦这种“抢钱”的,大家难免会冲动消费。
但我希望自己把钱花在真正喜欢的东西上。花呗也要用在刀刃上,一个月用一次就可以了,分期如果没还完,就不会再开启一个分期。
为爱奔波两地,每星期光机票钱就得2000元
Andy | 21岁 大四学生
我每个月的花销都在6000元-8000元之间,同宿舍同学的生活费平均下来也就2000元左右,对比下来,我每月的花销的确算多的。
因为父母离异,所以我有两份生活费,加起来有4000元左右。除了父母给的钱,我从刚上大学开始就兼职打工,每个月手头都比较宽裕。
我大部分的花销都用在了买衣服和护肤品上了。我不太喜欢网购,反而比较钟情一些小众设计师品牌的衣服,这些衣服有设计感,当然也相对会贵一些。一般来说,到了夏天,我在衣服上的花销每月最少2000元,鞋子另算,一双基本也2000元左右。冬季的开销就更大了,我记得有回过年放假去逛街,一天就花了小一万块钱。有段时间,我还特别喜欢耳机,一副耳机也基本上千。我是属于喜欢靠购物释放压力的类型。
当然,谈恋爱是最费钱的。我大一大二的时候谈过一场恋爱,而且还是异地恋,每周周五飞过去见对象,周日再飞回北京,来回的机票钱就得2000元左右。谈恋爱期间,一顿饭也得花三四百元。那段时间基本花钱如流水,天天打车出门,出入各大酒吧、餐厅、 的娱乐场所,每天就是玩儿、开心地玩,过得像不食人间烟火一样。
我从来不存钱,不过,我在预算管理上做得还不错,我会随时记账,并且设了2000元这个警戒线。如果我手头上只剩2000元现金,就会停止花销开始省钱,比如把护肤品省着用,不狂街不买鞋靠打游戏打发时间,直到有新钱进账我才会停止这样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