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素质类机构经营四大考 教育机构一瞬间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双减”之下,教育机构一瞬间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转型、更新、升级,学科类正在积极寻找和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线,但素质类机构也同样面临规范和调整:
根据重庆市 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开展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艺术培训和编程、机器人操作等科技培训以及围棋、象棋等棋类培训的机构,参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9〕79号)确定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标准设立审批。
在此之前,广东省也已明确要求,对于开展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机构(以下简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和广东省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批,发放办学许可证,确保证照齐全。
“坚持证照齐全,合法经营”已经成为了机构经营的入场券。而且在经营过程中,还要面临着培训收费、培训内容、教师资质等全方位监管。
与此同时,教培行业频频出现的爆雷事件已经让家长心态崩溃、敏感,随时可能集中性退费;K12机构大规模跨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机构要如何做到规范经营?“双减”政策带来的各方面的规范,势必会面临新一轮洗牌,教育行业秩序将如何被重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素质教育机构经营第一考
证照齐全,但面向学前类不再审批新机构,意味着什么?
作为机构经营的门票,一手《营业执照》,一手《办学许可证》是培训机构正常运营的基础。对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培训机构以及无证无照的机构,“双减”文件态度明确,这些机构将被查处,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的机构。
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在8月18日北京发布“双减”细则内容中也提及,将逐步压减、动态清零无证机构,以规范校外培训市场,此文件还提及学科类培训机构要实施信息公开制度,在机构办学场所显著位置及网站进行公示,主要包括:
-
机构资质(办学许可证、法人登记证书相关信息)
-
教师资质(包括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师资格证编号等)
-
收退费标准(包括收费标准、退费办法、培训费收取账号等)
-
培训内容(包括课程名称、时间、价格等)
-
聘用外籍人员情况(包括姓名、来华工作许可证件编号)
另一条值得关注的政策内容是,不再审批学龄前校外培训机构,这意味着,一、未来面向学龄前的校外培训机构新增为0;二、素质教育机构的目标生源将减半。
在睿艺此前的《少儿美术成K12机构转型的下一个必争之地》的报道中,山东济南的少儿美术培训业者反馈,其新办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仅是小学阶段的美术和书法培训。
在最近丰台区、通州区公布的首批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中,覆盖学科类及艺术类,而且校外培训机构应取得区教委颁发的办学许可证以及经审核批准恢复培训的告示牌,方可正常运营。
睿艺看来,接下来素质教育机构规范办学是重点内容,也是机构入门门槛所在,在明确培训学校性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后,按照相对应的办理流程规范证照,合法办学才是王道。
素质教育机构经营第二考
三个月收费成标配;先消费、后付费或将试行
“双减”政策对校外机构的重点监管方向包括了引发了民怨的资金监管,强化培训收费监管,联合第三方银行机构管理学员的预存学费,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的发生。
其中,四川成都市要求各区县对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进行实名制管理,支持鼓励校外培训机构探索“先消费、后付费”的运营模式。
北京市怀柔区在召开义务教育“双减”工作部署会上宣布,各机构要坚决执行资金监管有关规定,指导家长将学费缴纳到资金监管平台中,杜绝私下收费,同时鼓励培训机构实施先培训后收费或一课一消的培训收费模式。
重庆市完善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办法,对所有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行第三方预收费监管,特别鼓励先培训后付费、一课(或一周、或一月)一消,坚决禁止“培训贷”。
而在今年7月份下发的“双减”文件中,明确提到,要强化培训收费监管,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对于机构而言,以往挪用预付费资金进行扩张的时代将成为历史,一部分存在教学质量问题、无法让学生持续续费的机构将会被清出市场。
在睿艺了解的多家体育、美术、舞蹈类机构中,“三个月收费”已成机构标配,且在国家正式下发文件前就已经实施,此前茉莉花开创始人段石磊在接受睿艺采访时就表示,自2011年成立茉莉花开起,课包一直都是按三个月收取费用来设置,每上完一套课包,茉莉花开会根据学员反馈,升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国家收费要求,而且机构也能收到学员的实时反馈,以此优化服务,提高学员的续报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素质教育机构经营第三考
广告被禁,流量从何而来
2021年初闹出了一起“群演名师”的闹剧引发全国轰动。随即而来的是国家对教育培训行业广告宣传的整治,甚至禁止。
在国家公布的“双减”细则规定:广告投放将会被严格限制,市属主流媒体、新媒体以及公交车站和地铁等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能刊登和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也不能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能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且不得发布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禁止的内容几乎覆盖所有广告投放的场景和内容。
而且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还建立“双减”曝光台,各省自2021年8月30日起,每月15日和30日前,报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汇总分析后形成专项督导半月通报,通报重点包括违规培训广告查处情况和群众举报问题线索核查情况等。
也有企业因制造焦虑、通过虚假信息而被处罚。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15家培训机构存在的虚假宣传行为和价格欺诈违法行为,分别处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
可以看出,培训机构的广告时代已经划上了句号,此前希望通过投放大量广告来增强品牌影响力,实现获客的模式将不复存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向内。
素质教育机构经营第四考
K12机构跨界竞争
“双减”之下,学科类机构迫切需要转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曲一帆在教育部官网发表了一篇题为《校外培训机构转型路子多》提出,校外培训要助力“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要真正从“唯分数论”转向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压减学科类培训的课程数量和招生数量,减少同质化大班课,更多开展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训,增加美育艺术类、体育运动类、科学创造类、劳动实践类、品德修养类课程占比。
K12机构优势集中在两点:资源多、能力强。其中资源多是指资金多、人才密度高、机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资源多;能力强是指管理、运营、视野等均高于素质教育行业,包括对在线的理解,对数据的运营、对技术的应用等等都有优势。
目前已有新东方、好未来、猿辅导、瑞思、昂立、学大等机构发布了转型动作,纷纷布局美术、STEM、幼儿托育等素质教育领域,面对大举进军素质教育领域的K12机构,原有的素质教育从业者会如何应对?原本不大的市场份额,突然新增如此多的从业者,竞争势必激烈,即使部分赛道的头部企业,也不敢掉以轻心。
学科类忙转型,素质类忙规范,2021年下半年,校外培训行业还将处于风雨飘摇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