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味追求“北清率”背后的代价是什么 要改变“高考指挥棒”的这种导向
大家好,我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高考指挥棒的问题。高考结束以后,政府要求不让宣传高考状元了,只能变成各个地区变相的自我宣传。但是,另外一个排行榜仍然畅行无阻,甚至大行其道,这就是录取清华北大学生人数的高中排行榜。
“北清率”,这本来是一个非官方的、非正式的评价,但是如同高考状元一样,已经成为对地方政府产生重大影响的实际的指挥棒。从改善教育生态,为学历军备竞赛降温的角度而言,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改变“高考指挥棒”的这种导向。
其实,就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而言,平均的升学率、本科的升学率、重点本科的升学率等等,它的意义更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于很多不懂教育又急功近利的政府而言,就是盯着高考状元和清华北大不放,似乎其他都是不重要的。甚至有的领导下军令状,不达目标的局长、校长换人。就连为农村贫困女生办学的张桂梅校长,也心心念念非要有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名额。
但是平心而论,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相反,片面追求北清率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第一,它脱离了大多数考生的实际情况。从统计来看,每年八九百万的考生,清华北大两校的招生数总共大概1万,也就是说,大概只有千分之一的录取率,如此之低的录取率,它真的应当成为高中教育竞争、高中学校评价的标准吗?
第二,这种对北清率的追求损害了区域高中的教育生态,影响了高中教育的价值和正常秩序。它引导了一个方向,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打造“超级中学”,想方设法“掐尖”的这种恶性竞争模式,这一切也是产生“超级中学”的动机之一。实际上北清率已经成为高中学校校长、教师的紧箍咒,扭曲了高中的办学行为,对重点高中的伤害更大。
所以说,北清率是一个“有毒”的负面指标,应当尽快从我们的教育生活当中驱除,建议主管部门像禁止宣传高考状元那样,禁止宣传北清率的排行榜,为高中减负,还学生自主选择学校、自主选择学科专业的自由。
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讨论北清率对研究型大学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清华、北大和其他一流大学,录取了更多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追求更高的录取分数线,但是更高的分数,是否意味着更高的生源质量呢?将这类超级中学作为优质生源基地,推高了录取分数线和“唯分数”的导向,其实录取的往往只是刷题制胜的“高手”,这种选拔并不能真正识别具有研究潜能、创造潜质的人才。
从“小镇做题家”、“985废物”这样的揶揄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清华北大这种过于倚重超级中学,过于分分计较的招生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降低生源质量和降低自身的声誉,并不利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所以我们建议两校改革招生录取的方式,通过评价各地高中集中化垄断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对策,限制对某一所高中的最多录取人数,从而促进高分学生分布在更多的高中,促进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才是 大学的社会责任。
当前的一个重要的背景是把大学分成三六九等,对中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来说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已经取消了高考录取的批次,这是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我们需要的是继续淡化高校的身份标签,更加关注高校办学的特色,实际的办学的优势和办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