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堵死了贫寒子弟上升的唯一通道吗 类似更多的话并不是直接指向素质
发表于2021-06-15 10:00:44
摘要: 原标题:素质教育堵死了贫寒子弟上升的唯一通道吗 类似更多的话并不是直接指向素质教育 一 这是我读过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素质教育,会把寒门子弟

  原标题:素质教育堵死了贫寒子弟上升的唯一通道吗 类似更多的话并不是直接指向素质教育

  一

VCG41N1313764399.jpg

  这是我读过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素质教育,会把寒门子弟永远挡在上升通道之外!》

  当然,类似更多的话并不是直接指向素质教育,而是这样说的:“如果取消了考试,农家子弟将失去上升的最后通道!”“就目前来说,高考无论有多么不科学,但依然是相对最公平的制度。”“高考是最后一道公平的底线。”……这些说法都是在肯定应试教育“合理性”的前提下说的,因此潜台词依然是对素质教育的否定。

  还有一篇据说是农村孩子写的文章,题目是《你要你的素质教育吧,我只想上清华》。看这个标题,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是的,所有善良的人,或者说凡是有着起码良知的人,面对类似的说法都不会无动于衷。我坚信,持这种观点和说这些话的人,往高处说,都是真诚的人道主义者;往低处说,都有着深深的平民情怀。我们都不希望学校教育成为阶级(现在一般说“阶层”)固化的工具,不是少数精英和贵族的“ 品”,而是实实在在为普惠平民百姓提供的服务。

  有人说:“教育,是底层百姓除了造反之外,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也是最便捷的途径。”西方人爱说“天赋人权”,受教育权也是人权的一部分,因此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良好的高等教育(考上大学),是任何公民不可剥夺的权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正因为如此,我对本文开头提到的种种说法,表示深深地理解。是呀,如果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只是“锦上添花”地助力于“上层精英”或城市孩子,而忽略了“雪中送炭”,冷落了广大底层的孩子,这样的教育不要也罢!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不会钢琴也没有机会拿这个大奖那个 ,更没有“拼爹”的资本,他们唯一拥有的是勤奋与刻苦,并凭借这个在考场上一分一分地拼,然后走出贫瘠的大山。

  二

  但是,所谓“素质教育堵死了贫寒弟子上升的唯一通道”之类的说法,都立论于一个假象的前提:素质教育是不要考试的,素质教育意味着取消高考。因此,持论者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先把“考试”完全排斥在素质教育之外,然后再对素质教育大加抨击。

  不少人都把有无考试视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这个错误的前提下,自然就会有种种似是而非的糊涂认识。

  当然,早就有学者指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不那么科学准确的概念。”甚至还有人说:“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从学理上说,这一对概念当然还有讨论的空间。著名学者郑也夫就曾指出,“素质教育”从概念的内涵上说就是有问题的。我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素质教育是一个荒唐、无奈而必须的概念》。

  但二十多年来,大家都这样说这样说,其特定内涵也约定俗成。所以我们今天就不讨论这两个概念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如果真要深入探讨,那是另一篇博士论文的任务。

  既然从党和政府的教育文件到一线教师的日常总结,我们都已经习惯了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来表述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那么今天,我想用最通俗简洁的语言说说二者的本质区别。

  三

  其实我说的不过是常识——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且追求应试成绩。因为既然是教育,就必然有考试,没有考试的教育就不叫教育——当然我这里特指“学校教育”。而既然有考试,当然就得应对考试,简称“应试”;而既然有“应试”,自然就得追求尽可能高的考试成绩,包括考上清华北大的成绩。在这一点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完全一致的。素质教育并不影响任何学生“上清华”。

  所以,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谈应试和升学率,这没有什么理亏心虚的。有的学校生怕被指责为“搞应试教育”而讳言应试和分数,那是不自信。面对所有学生(而不只是少数“尖子生”)抓升学率不可耻!

  但素质教育又不仅仅是考试和应试成绩,还有应试和成绩以外更丰富的素养,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这些虽然都是现行考试制度无法测量的,但很重要,非常重要,相当重要!对此我就不多说了。

  我想提醒误解素质教育的人,你们不能先把“应试”这个教育的固有属性从素质教育中剥离出来,然后对之大加讨伐:“没有考试,还叫‘教育’吗?”可是,素质教育本来就有考试的呀?是你硬说素质教育不要考试的嘛!相当于一个人明明穿了衣服的,你却冲上去把人家的衣服扒光,然后抨击和嘲笑他:“这个人,连衣服都不穿,还好意思叫人吗?”

  四

  有人会问:“既然素质教育也有考试,那和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好,我再来说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错误不在有应试——我上面说了,应试有什么错呢?只要是教育,就应该理直气壮追求应试。

  但我们之所以用“应试教育”这个概念,是因为这种教育只追求应试: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这样的教育就是畸形的教育。不少学校的课程直接对着中考高考科目,与中考高考科目无关的,一律不开设,或者仅仅存在于教室墙上的课表上,以应付上级检查。

  这样的学校,已经没有教育了,只有“教考”;这样的校园,也没有学生了,只有“考生”。所以我们批评应试教育,不是批评应试,而是批评只有应试。

  我再打个比方,盐对人的身体非常重要,不可缺少,所以我们必须吃盐;但对我们身体很重要的不仅仅是盐,还有其他营养元素。所以我们虽然必须吃盐,但 不能仅仅吃盐。如果一个人只吃盐而其他什么都不吃,我们自然要提醒甚至批评他。假如他这样来反驳我们:“我是人,吃盐错了吗?难道我不应该吃盐吗?不吃盐,我还叫人吗?”这是不是很荒唐?因为我们并不是批评他吃盐,而是批评他只吃盐。同样的逻辑,我们并没有批评应试,我们批评的是“只应试”。

  简单总结我上面所说,素质教育并非取消考试,相反,没有基于所有学生(注意,我一直强调“所有学生”)原有学习水平提高的考试成绩(当然包括高考和中考),就不是完整的素质教育。

  可见素质教育就包括了让能够考上清华的孩子上清华。而应试教育的要害,不是有考试,而是仅仅有考试,除了考试别无他求。

  五

  还有一句貌似正确的话也经常听一些教育者说:“其实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不矛盾的。为什么要将二者人为地对立起来呢?好的教育,总是要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和谐统一,达到一个平衡。”

  不对,不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完全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前者着眼于人的全面成长,而后者只着眼于人的片面而畸形的发展。一个要“全面成长”,一个要“畸形发展”,你说这二者如何“和谐统一”?这个“对立”不是“人为的”,而是客观存在。

  顺便说一下,有人振振有词地说:“难道应试能力不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吗?”当然是,但如果只培养人应试的能力,这样的“素质”再高,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畸形的。

  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但“应试”不等于“应试教育”。所谓“二者统一”“不矛盾”“可以到达平衡”等等观点混淆了“应试”和“应试教育”的概念。“应试”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和环节,而“应试教育”则是一种片面畸形的教育模式。

  这样说来,似乎应该这样说:“素质教育和应试(注意:是“应试”不是“应试教育”)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嗯,比起“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矛盾”的说法来,这样说是一个进步,但依然不准确。

  因为这个说法,把“素质教育”和“应试”还是看作两个主体,只是二者“不矛盾”。不对,我再重复一遍:“素质教育就包含了应试”,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的,何谈“将二者统一”?肝脏是人体内的一个器官,而不是外置于人体的东西,我们能说“肝脏和人体其实是不矛盾的,二者完全可以和谐统一”吗?

  六

  也许有人又会说:“应试教育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而素质教育只是一个概念而已,缺乏操作性!你能够说出一个搞素质教育的学校吗?哪怕是一个!”

  所谓“素质教育只是一个概念”,显然是把素质教育理解得太高大上了。我不想在此进行繁琐的论证解释,我依然想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我对素质教育在操作层面的理解——

  只要目中有人,就是素质教育!(点击参看我以前的文章《素质教育例谈》)

  再说具体些,所谓“目中有人”,就是把学生当人——全面发展,注重人格、尊重个性、培养创造力,就是有人的气息、人的情感、人的尊严、人的温度……大到一所学校的课程开发、教材建设、评价创新、教学改革等等都要有“人味儿”,小到一位老师在发试卷时不动声色地把角儿卷上再发给没考好的学生——这个细节正体现出了浓浓却不露痕迹的人情味。这就是目中有人,这就是素质教育。

  我们不要因为某些学校的升学率高,就说人家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同样追求很高的升学率。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教育有没有“人”的含量。

  我愿意重复我说过的一段话:“不管素质教育的内涵多么丰富,它都指向人的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只要心中随时真正装着‘人’——人的心灵、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未来……而不只是分数,那么你教育的举手投足,时时刻刻都是素质教育。”

  七

  回头再看这些话:“素质教育,堵死了贫寒子弟上升的唯一通道!”“如果取消了考试,农家子弟将失去上升的最后通道!”“就目前来说,高考无论有多么不科学,但依然是相对最公平的制度。”“高考是最后一道公平的底线。”“你要你的素质教育吧,我只想上清华!”……是不是在理解上有片面偏颇之处,甚至在逻辑上也不那么严密呀?

  放心吧,真正的素质教育,不可能废除任何考试制度(更别说高考),因为它本身就必然包括了应试,它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必然追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业上尽可能提升,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上升”的通道,包括上清华。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2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