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研真的是一步慢步步慢?
如果是把科研仅当成工作,一步步向上攀爬打怪的话,确实是一步慢步步慢,尤其是对于依赖外部资源支持的研究方向。
如果在博士或博后期间没有早出成果,就进不了好单位,没有好单位就少有好平台,没有好平台就难有好项目,没有好项目就缺少资金,缺少资金就难出成果,没有成果就没有帽子,没有帽子......
无数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搞科研“出名要趁早”。
但如果把科研当成一份毕生的事业,则还有一条坎坷许多的“大器晚成”的路可以走。35岁青基落榜不应该成为科研事业的终点,从时间维度来看,科研生涯还未过半,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发光发热。
当年两次考研失败,7年才拿下博士文凭的薛其坤,他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出任清华大学的副校长。
46岁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科学研究的张俐娜院士,在2011年(71岁)终成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
半路出家或大器晚成的科研工作者们同样值得称赞。虽然现有评价体系让学术研究趋向浮躁,年龄的限制让部分青椒科研之路的容错率大大减小。
但做学问、做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基础科研领域,成果的产出必须要长期的积累。
只有坐得住冷板凳,坚持初心,才有机会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