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育公平指标的现实意义
发表于2020-07-10 11:10:22
摘要: 原标题: 探究教育公平指标的现实意义 当公平成为一个社会普遍而强烈的诉求时,那就表明这既是一种进步,同时也是一种隐忧。进步在于全社会有了基

  原标题:  探究教育公平指标的现实意义

  当公平成为一个社会普遍而强烈的诉求时,那就表明这既是一种进步,同时也是一种隐忧。进步在于全社会有了基本的平等观,隐忧则在于公平已经成为这个社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由于包括教育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而迫切需要一把“尺子”随时用来衡量这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公平状况,这样一来,指向教育公平状况的指标如何确立的问题便呼之欲出。作为社会公平之基石的教育公平,究竟可以用怎样的指标来度量?

  探究教育公平指标的现实意义促进公平,兹事体大。从改革开放之初几乎是全社会都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价值取向,到今天公平正义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强烈的普遍诉求,公平导向的发展观逐渐取代效率优先的发展观,是历史的必然。在内涵越来越丰富的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价值理性中,公平也越来越成为其核心的价值理念。因而,促进公平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教育的基本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也就势所必然地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测度公平,兹事实难!首先难在公平共识的达成。公平,在政治哲学的话语体系中,其基本含义就是“正义”。近些年来西方正义理论流派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社会正义,可以从分配正义、持有正义、承认正义等多角度来认识,也可以从程序/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二分法来理解。分配正义理论关注的是社会财富分配的结果是否公正,罗尔斯提出了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以实现社会总财富分配结果上的、全社会范围内的公正;沃尔泽则认为应该区分不同的社会领域,在不同的领域中遵循各自的正义原则进行分配,最终在复合意义上达致社会平等。诺齐克作为持有正义的代表人物,更强调个人在社会财富获得权利上的合法性,如果每个人对社会财富的持有是公正的,那么整个社会就是公正的。以霍耐特、弗雷泽等为代表的承认正义,更关注三重意义上的正义,即“爱”——代表着家庭的承认;“尊重”——代表着法律的承认;“声望”——代表着社会的承认。承认正义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好的教育,应当是让更多的人得到应有的爱与尊重!

  正义的核心是平等,政治哲学关心的就是如何对社会成员给予平等的关注,然而,人们对于“什么是平等”也难以达成共识。解决的办法,就是努力在对平等的理解上达成共识。即使不能达成真正的共识,至少也要有空间维度上的“叠加式共识”和时间维度上的“临时性共识”。

  其次是对公平状态的检测难。每当国家提出一个战略目标之后,社会上就会出现不少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掀起一场“达标运动”。在这些繁复的、未见得科学合理的、操作成本极高的指标体系导引下,常常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收获”了相反的效果。以公平价值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无疑是一个战略目标,那么,我们是不是又要来一场“达标运动”?有学者提出一个极为俭省的方案,那就是针对一个目标提出一个覆盖力强的唯一考核指标。例如,作为长期目标的中国现代化,可以只要“农业剩余率”这唯一一个考核指标;作为中期目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唯一考核指标是“社会保障覆盖率”;衡量当前经济形势,充分就业率是唯一的定性指标。今天我们要检测教育的公平状态,到底是用一套指标体系,还是只需确定一个最恰当的考核指标?或者,能不能选择几个覆盖力强、敏感度高的核心指标,经济而准确地测出教育的公平状态?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