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基层中小学教育的影响
发表于2020-04-23 14:02:14
摘要: 原标题: 城镇化对基层中小学教育的影响 有人说,公办中小学学生流失是因为作为公共服务的教育不公平,农村公办中小学教学质量差,地方政府不作为

  原标题: 城镇化对基层中小学教育的影响

  有人说,公办中小学学生流失是因为作为公共服务的教育不公平,农村公办中小学教学质量差,地方政府不作为,不禁止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学生才流失的等等,真可谓人云亦云。

  实事求是地说,农村孩子涌向城镇求学,无论是进入公办还是民办学校,这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产物。

微信图片_20200410104834.jpg

  首先,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转移原因也相对清晰。我在几次全校家长会上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长愿意长期居留城市的首要原因是为了子女更好的教育机会,再者是为了个人发展空间大,第三是为了收入水平高。

  其次,乡村老百姓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家庭为教育支付更多成本的意愿也最强烈,家长虚荣心的攀比,看到邻居或亲戚家的孩子在县城上学,也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孩子弄进去。相应地让自己孩子进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教育的愿望和行动也最强烈。同时,城镇化过程中,教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子女进城上学促使父母提早决策进城安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农村公办中小学生源减少造成影响。

  第三,争议中有一个吊诡的重要问题一直没有被充分认识。在农村中小学硬件条件飞跃、质变,教师普遍师范专业、考选上岗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为什么不能有效提高,或者不能令家长、学生、社会满意?这其中的根本不是硬件问题,不是教师水平问题,而是教师积极性不高。

  农村学校的新一代教师大都是90后,绝大多数是本科毕业,再差也是大专毕业,大部分有城镇户口,绝大部分都在城镇安家生活,对于这些人,要求他们扎根农村,特别是越来越空心化的农村,连村里的年轻人都走完了的农村,很难。

  况且薪资待遇普遍3000元左右,再加上是不是工资发放不到位,两个月工资还买不了一个新款iphone,更不敢再说什么动不动就几十万的谈婚论嫁,想让优秀教师留在基层公办中小学,更是难上加难。

  02基层公、民办中小学发展两极分化

  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近几年,城镇化速度加快,随着民办学校的兴起,我县各种民办中小学无论是生源人数还是升学质量,如日中天、如火如荼。最有名的就是“光明中学”,“才源中学”紧随其后,这两所民办初中,以 优势碾压我县公办初中,公办实验中学只能望尘莫及、望洋兴叹。乡下中小学更是苦不堪言,逐渐“空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两极分化?

  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教育的一线教师,相对来讲,我对基层民办、公办中小学教育的两极分化现象应该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实事求是地说,在国家这么多政策和条件的支持下,我县基层公办中小学生源人数和质量应该如虎添翼、如日攀升。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县公办乡村中小学生开始越来越大规模向城镇自主转学,大量中小学特别是公办乡村中小学生源逐年萎缩,造成公办乡村中小学领导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多的怪现象。还表现在农村中小学生舍近求远去县城上学,农村学校生源和部分优秀教师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校舍硬件投入资源浪费,农村教师愈发老龄化、学科结构失衡等问题。

  03基层公、民办中小学“一缺一补”

  那么,基层民办中小学为什么能够如日中天、如火如荼呢?说到底,其实还是民办中小学对公办中小学的缺位进行了及时的自我补位。

  这里,就要提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好学校?简简单单一句话,质量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那么,哪些方面的质量高才算是高呢?有人说,学生的应试能力要强,生活能力要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强。这三强,后两强,生活能力强没有可比性,自我发展能力又太虚无缥缈,只有第一强应试能力强,100个中国人中倒有99个赞成。

  且不说中国的古话“胜者为王败者寇”“一张卷子定终生”,就说延续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能说丢就能丢吗?现代高考制度,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不走也得走,谁叫你是中国人呢?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