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智能”是2018年科技界最热的词汇谈如何开展人工智能K12教育
发表于2018-11-26 11:09:21
摘要: 原标题:从人工智能是2018年科技界最热的词汇谈如何开展人工智能K12教育 2018年, 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成都,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教育的展会、培

  原标题:从“人工智能”是2018年科技界最热的词汇谈如何开展人工智能K12教育

  2018年, 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成都,“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教育”的展会、培训会、交流会、发布会多如牛毛,如果你有兴趣,几乎每天都能参加此类活动。“人工智能”是2018年科技界最热的词汇,也是K12教育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那么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和使命是什么?人工智能K12教育应当如何开展?为了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成立了“乐智人工智能北京研究院”,开始了人工智能K12教育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K12教育行业对人工智能学科教育的广泛关注是从2017年夏季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AI发展规划》)开始的。

  《AI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人工智能的学科任务就是使用机器实现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并做出计算和推理,它的目标是模拟或拓展人类的认知和思维。人工智能源于数学和计算科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它已经涉及和影响了我们大部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

  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认知科学,包括自然语言理解与交流、计算机视觉等;

  计算与推理;

  机器学习;

  传感与控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器人学;

  博弈与伦理。

  二、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如《AI发展规划》所言,人工智能K12教育的愿景目标是“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它的意义在于“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结合已在K12阶段广泛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创客教育经验,我们认为人工智能K12教育的目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六个方面:

  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应用方向以及实现原理;

  掌握计算机和编程知识,能够使用编程语言进行人工智能学科项目实践;

  掌握传感、运动、控制知识,并能够用于人工智能工程实践;

  掌握人工智能数学基础,能用统计建模、算法工具等解决人工智能工程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工程思维。

  科技教育受到科技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AI发展规划》的印发让K12教育行业掀起了人工智能教育研究的热潮。

  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K12教育理念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把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通过对欧美日等机器人和编程教育接受度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人工智能K12学科教育尚未纳入这些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应的人工智能学科教育也没有开展起来。然而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沾沾自喜,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编程教育和STEM教育的渗透率远远高于我国,我国的编程教育渗透率是0.96%,而美国是44.8%,我国依然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而且,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是数学和计算科学,这两方面一直都是欧美日的强项,想要在人工智能学科研究上超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赶上人工智能K12教育的第一波红利,去年开始,国内为数众多的企业、机构、中小学甚至大学等相继开始了人工智能K12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入18年后,大量的“人工智能教学体系”、“人工智能教具”、“人工智能教材”之类产品面世。这些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无非有两类:

  第一类是在现有的创客教育或机器人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人工智能教育的内容(甚至什么内容都不增加),在宣传上把原有产品包装成所谓的“人工智能教育”。这类产品的特点是都以前的创客教育或者stem教育体系为主,讲授机器人的传感控制或编程知识。和人工智能的核心主题关系不大,没有真正深入到人工智能学科领域中去。

  第二类产品采用的同样是快速抢占人工智能K12教育桥头堡的方式,直接推出关于人工智能主题的书籍、课程和软硬件产品。理论上这种方式更能契合人工智能的理念,更具专业性。但很多产品为了“抢占先机”,研发过于仓促,而人工智能的学科内容又过于庞大和复杂,所以往往没有条件很好地按照K12教育的实际情况组织内容和软硬件,而是把大量就连理工类大学的本科生都无法掌握的专业内容灌输给中小学生,造成课程体系与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巨大,无法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对大量的人工智能K12教育产品调研,我们认为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1.从业人员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存在误区。

  在很多从业多年的专家、教师和专业人士眼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编程语言(比如Python)是划等号的,我们知道Python语言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编程语言,在信息处理方面能力非常强大,应用在很多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但是Python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与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学科内容相距甚远。

  2.内容产品与课堂教学脱节。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广泛出现在创客教育领域。造成问题的原因是教育产品研发机构大多是科技企业背景,配套课程和书籍都是由设计研发产品的工程师编写,没有能力考虑教育场景下的应用,造成内容产品与教学脱节严重,并不像教材,更像产品说明书或广告册。

  3.产品研发组织仓促,品质无法保证。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前面有过分析,此处不再展开。

  4.产品同质化严重。

  产品同质化同样是很多创客教育产品一直面临的问题,企业研发能力往往很有限,大多通过“借鉴”和“微创新”同行产品来研发内容和软硬件产品,缺乏创新力,造成不同企业的产品之间相似度极高,同质化严重。

  三、如何开展人工智能K12教育

  理解愿景目标和意义是着手教学设计的前提。通过以上对人工智能架构、人工智能K12学科教育目的和意义的分析,我们认为K12人工智能教育的内容结构应包括六个方面:

  人工智能概念、应用方向及其原理;

  数学相关学科;

  传感、运动、控制;

  编程语言;

  算法;

  工程思维。

  表:人工智能K12教育各阶段内容与教学任务表

  确定内容结构后我们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教育学专家们一起探讨和研究适合K12年龄阶段的人工智能学科教育理念。充分听取各家意见后制定了人工智能K12学科教育体系设计的几个原则:

  知识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讲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

  人工智能学科教育作为一门科普和创客教育课程,首先要保证它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我们向学生传播的知识和方法一定要有确凿的依据,经得起推敲和验证。这体现在人工智能学科架构和概念原理两个方面,我们不能把与人工智能无关的知识体系包装成所谓“人工智能”课程,也不能把错误的理论和方法教授给孩子们。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律能力往往比较差,研发课程时就应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做法是在授课时通过有趣的故事进行情景引入,在知识点讲授环节则要注意内容不宜过多,每节课不应超过三个知识点;连续进行知识讲授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否则孩子们很难有足够的耐心听下去,同时设计紧扣知识点并且参与感与趣味性都比较强的课堂互动环节让孩子们更容易地接受和掌握知识内容。

  中学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在内容设计上就要考虑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让课程内容更多地与学生已学过的数学和物理学知识相结合,既能起到巩固基础学科知识的作用,又能让孩子们对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和学科知识产生更深入的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我们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大量的头脑风暴和动手实践环节,通过创新思维导图、找缺点法、组合法、分解法等方式训练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我们在配套教具的设计上也采用了模块化、可DIY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环节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沟通协作能力。

  四、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开始了一些新的思考:未来的人工智能K12教育将走向何方?

  我认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将向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专业化是大势所趋,随着我们对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教育理念的认知的逐步深入,与人工智能无关或相关度不高的内容产品将会与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脱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出现。

  而在教育形式上,将会出现多元化的方向:

  在中小学内将与信息技术教育或创客教育深度融合,未来会有一些具权威性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考试或竞赛出现,让教育成果更加标准化,更加易于验证;

  在校外培训领域,将会与机器人教育、创造力课程、编程教育融合;

  会与科普、儿童文学相结合,出现人工智能科普教育为主题的,与《海底小纵队》、《不一样的卡梅拉》、《神奇校车》等相似的科普文学作品或者动画影音产品;

  会于互联网媒体形式产生更多的结合,例如基于慕课平台、影音录播直播平台、知识付费平台的人工智能科普和教育产品。

  2018年是人工智能教育元年,人工智能和相关学科课程已逐步成为中小学必备的核心素养提升课程。相信很快人工智能中小学教育越来越科学、实用,越来越规范,也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人工智能中小学教育产品面试,让人工智能中小学教育能够达到预期,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